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8-本草简要方-第9页

r>加使君子一钱三分。川连一钱一分。韭子(研)一钱二分。溺浊甚者。加桑螵蛸一钱。
按此药向为痘症要品。现可用以解毒利便。白芨(即白及) 主治。补肺。生肌。止血。
疗刀斧伤。
白芨枇杷丸。白芨一两。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研末。阿胶五钱。(蛤粉炒 成 珠)生地自然汁调火上炖化。入药末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口噙化下。治咳嗽吐血。
白芨莲须散。白芨一两。莲花须(金色者佳)侧柏叶沙参各五钱。研细末。每服二钱。
藕 节汁生地汁磨好墨调如稀糊。啜服。治咳血。
跌打骨折。白芨末二钱。酒调服。
刀斧伤损。白芨石膏( )等分为末。掺患处。亦可收口。
按此为治各种吐血特效之药。能补肺止血。无他流弊。
<目录>卷之二\草部一<篇名>三七属性:或作山漆山七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下血。妇人崩中。血晕。血痛。经水不止产后血多。恶血不下。
金疮跌打损伤。
按三七产滇黔山中。野生者良。亦有人种者。滇人以猪油或他物炒熟研末。作为补剂。
然治病须用生者。凡一切血。症。均可用之。
<目录>卷之二\草部一<篇名>黄连属性:主治补胃杀肠胃菌。去火眼红痛。为各种痢疾必用要药。
黄连丸。黄连(微炒)人参赤石脂龙骨炙草黄芩浓朴(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枳壳 (麸 炒微黄)各五钱。乌梅肉(微炒)一分。研末。蜜丸麻子大。每服七丸。粥汤下。日三四次。
治小儿久痢。轻重无定。量大小加减。
又方。黄连缩砂仁(炒)川芎干姜(炮)阿胶(蛤粉炒)白术各一两。乳香(另研)三 钱。枳壳 (麸炒)五钱。研末。盐梅肉三个少入醋同杵。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干姜汤下。
赤 痢甘草汤下。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食前温服。治妊娠赤白痢。
又方。黄连二两五钱。羚羊角(镑)黄柏各一两五钱。赤茯苓五钱。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汤下。治热痢。休息痢。日夜频仍。或下血如猪肝者。 又方黄连芜荑仁各 等分。研末。糯粟米相和煮稀粥为丸小绿豆大。空腹陈米汤下。每日三次。三岁七丸至十丸。
三岁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治疳泻疳痢。黄连天花粉丸。黄连一两。天花粉黄芩栀子各四两。
菊花川芎薄荷各一两。连翘二两。黄柏六两。研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一百丸。
食后临卧茶下。治眵多 。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及风热诸病。
黄连消毒饮。黄连(酒制)黄芩黄柏(酒洗)人参独活防风 本甘草梢防己(酒洗)当 归尾(酒 制)苏木各五分。知母四分。羌活当归身(酒洗)连翘黄 生地。(酒洗)桔梗各一钱。泽 泻七 分。水三盏。煎至一半。去滓。加酒少许再煎。食后温服。治脑疽。百会疽背疽。及诸火症 肿疼痛。或麻木。
黄连解毒汤。黄连(酒洗炒)七钱五分。黄柏(酒洗炒)栀子(炒)各五钱。黄芩(酒 洗炒)一 两。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未愈再服。治一切内外邪 热之症。面赤口干。吐血衄血狂躁心烦。错语不眠。干呕。口渴口燥。热泄热痢。发斑暑痿。
妇人血崩。疗疮疡 痛斑毒。甚者加青黛一钱。调入汤服。大便实者加大黄。热盛谵语脉弦 数者。合小柴胡汤用。内外热甚舌燥烦渴脉洪数者。合化斑汤用。
又方。黄连防风黄芩荆芥穗知母石膏黄柏(酒炒)栀子仁大青玄参甘草木通桔梗等分水 煎 服。功用同上。
黄连膏。黄连二钱五分。细锉以瓦盆盛鸡子清入黄连末和匀。一时后见黄色绢滤过成膏。
频点目内。治时行血眼赤肿羞痛。
按此药治痢及癣疥疮肿。皆有特效。足证杀菌之力。
<目录>卷之二\草部一<篇名>黄芩属性:主治。泻中焦火。除各种风热。痰热。黄胆。安胎。此药亦为肠胃要药。味轻色淡。
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桑白皮泻肺火。得柴胡退寒热。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芍 药止痢。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白术安胎。得黄 白薇赤小豆疗 。惟血虚肾虚。
及孕妇胎寒下坠。脉迟小弱者忌之。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炙草芍药各二两。大枣 (擘)十二枚。半夏五合。生姜三两。水一斗煎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次。夜一次。此为 和 脾胃之主剂。凡不下利而呕。或干呕而利。或胆火作咳。呕苦水如胆汁。及伏气发温。内挟 痰饮。痞痛咳逆者。皆宜之。不呕者去半夏生姜。
黄芩利膈丸。黄芩(半生半炒)二两。白术枳壳陈皮南星各三钱。半夏黄连泽泻各五钱。
白矾五分。(或加薄荷叶一两玄明粉二钱)研末。水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 远 熟汤下。除胸中热。利膈上痰。
黄芩合四君子汤。黄芩白芍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诃子等水煎服。清热安胎。
黄芩散。黄芩诃黎勒(煨用皮)樗根皮各五钱。栝蒌根黄连当归(锉微炒)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