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1010页

内容:(音偃。《别录》下品)
【释名】田鼠(《礼记》)、鼢鼠(音愤)、
时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诸名。
【集解】《别录》曰∶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尖鼻甚强,常穿地中行,讨 掘即得。今山林中别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隐鼠。
藏器曰∶隐鼠,阴穿地中而行,见日月光则死,于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
名同物异耳。
颂曰∶处处田垄间多有之。《月令》田鼠化为 者即此。其形类鼠而肥,多膏。旱岁为 田害。
宗 曰∶鼹,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最易取,或安竹弓射取饲 鹰。陶引如水牛者释之,误矣。
时珍曰∶许慎言鼢乃伯劳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为 ,《夏小正》八月 为鼠,是二 物交化,如鹰、鸠然也。 乃鹑类。隆庆辛未夏秋大水,蕲、黄濒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栉 鱼所化。芦稼之根,啮食殆尽,则鼢之化,不独一种也。
\x肉\x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诸 蚀恶疮、阴 烂疮(《别录》)。
久食去风,主疮疥痔 (藏器)。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痈疽,食之可消。又小 儿食之,杀蛔虫(苏颂)。
\x膏\x 【主治】摩诸恶疮(藏器)。
\x粪\x 【主治】蛇虺螫伤肿痛,研末,猪脂调涂(时珍)。
\x壤土\x 见土部。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篇名>隐鼠内容:(《拾遗》)
【释名】鼹鼠(音偃)、偃鼠 【集解】弘景注鼹鼠曰∶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 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 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藏器曰∶此是兽类,非鼠之俦。大如牛而前脚短,皮入 辔用。《庄子》所谓鼹鼠饮河,
不过满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访山人无其说,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说,陶误信 尔。颂曰∶鼹鼠出沧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彼 人食其肉。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 。《晋 书》云∶宣城郡出隐鼠,大如牛,形似鼠,脚类象而驴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 力而钝。《金楼子》云∶晋宁县境出大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时出山游,毛落田间,
悉成小鼠,苗稼尽耗。《梁书》云∶倭国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据此则隐鼠非无,
而陶说有本;诸家辟之太甚者,未深考耳。又《尔雅》云∶ 身似鼠而马蹄,长须而贼,一 岁千斤,秦人谓之“小驴”者,即此物也。
\x膏\x 【主治】痔 恶疮(陶弘景)。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篇名>鼠内容:(音石。《纲目》)
【释名】硕鼠(与 同。出《周易》)、 鼠(音酌。出《广雅》)、雀鼠(出《埤雅》)、
鼠(音俊。出《唐韵》)。
时珍曰∶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关西方音转 为 ,讹 为雀。蜀人谓之 鼠,取其 毛作笔。俊亦大也。
【集解】时珍曰∶ 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
形大于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善鸣,能人立,交前两足而舞。好食粟、豆,与鼢鼠 俱为田害。鼢小居田,而 大居山也。范成大云∶宾州 鼠专食山豆根,土人 取其腹干之入药,名 鼠肚。陆玑谓此亦有五技,与蝼蛄同名者,误矣。
\x肚\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时珍。出《虞衡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篇名>竹内容:(留、柳二音。《纲目》)
【释名】竹 。时珍曰∶ 状其肥,
【集解】时珍曰∶竹 ,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 鸭肉。《燕山录》云∶煮羊以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解毒(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篇名>土拨鼠内容:(《拾遗》)
【释名】 (音驼拨)、答刺不花(出《正要》)。
时珍曰∶按《唐书》有 鼠,即此也。 ,言其肥也。《唐韵》作 ,音仆朴,
俗讹为土拨耳。蒙古人名答刺不花。
【集解】藏器曰∶土拨鼠,生西番山泽间,穴土为窠。形如獭。夷人掘取食之。《魏略》
云∶“大秦国出辟毒鼠”,近似此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饮膳正要》云∶虽肥而煮之无油,味短,多食难克化,微动风。
【主治】野鸡 疮,煮食肥美宜人(藏器)。
\x头骨\x 【主治】小儿夜卧不宁,悬之枕边,即安(时珍)。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