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乘热少少频滴之。(《圣济总录》)
腋下狐臭∶自己小便,乘热洗两腋下,日洗数次,久则自愈。(《集简方》)
伤胎血结心腹痛∶取童子小便,日服二升,良。(《杨氏产乳》)
子死腹中∶以夫尿二升,煮沸饮之。(《千金方》)
中土菌毒、合口椒毒∶人尿饮之。(《肘后方》)
解诸菜毒∶小儿尿和乳汁,服二升。(《海上方》)
催生下胞∶人溺一升,入葱姜各一分,煎二三沸,热饮便下。(《日华子本草》)
痔疮肿痛∶用热童尿,入矾三分服之,一日二、三次,效。(《救急方》)
<目录>人部第五十二卷\人之一<篇名>溺白内容:(音鱼觐切。《唐本草》)
【释名】人中白。时珍曰∶滓淀为 ,此乃人溺澄下白 也。以风日久干者为良。入药 并以瓦 过用。
【气味】咸,平,无毒。大明曰∶凉。
【主治】鼻衄,汤火灼疮(《唐本》)。烧研,主紧唇疮(苏恭)。治传尸热劳,肺痿,心 膈热,羸瘦渴疾(大明)。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 ,
珍)。
【发明】震亨曰∶人中白,能泻肝火、三焦火并膀胱火,从小便中出,盖膀胱乃此物之 故道也。时珍曰∶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 效,降火之验也。张杲《医说》云∶李七,常苦鼻衄,仅存喘息。张思顺用人中白散,即时 血止。又延陵镇官曾棠鼻血如倾,白衣变红,头空空然。张用人中白药治之即止,并不再作。
此皆散血之验也。
【附方】旧二,新十三。大衄久衄∶人中白一团鸡子大,绵五两,烧研。每服二钱,温 水服。(《圣济总录》)诸窍出血∶方同上。鼻衄不止,五七日不住者∶人中白,新瓦 干,
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经验方》)肤出汗血∶方同上。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 (炒)等分为末,羊胆汁丸芥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 之。名一滴金。(《普济方》)
水气肿满∶人尿,煎令可丸。每服一小豆大,日三服。(《千金方》)香港脚成漏∶跟有一孔,
深半寸许,其痛异常。用人中白 ,有水出,滴入疮口。(戴原礼《证治要诀》)小儿霍乱∶ 尿滓末,乳上服之良。(《千金方》)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每温汤服一钱。(《朱氏集验 方》)痘疮倒陷∶腊月收人中白,火 为末。温水服三钱,陷者自出。(《儒门事亲》口舌生 疮∶溺桶 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有涎拭去,数次即愈。(《集简方》)小儿口疳∶人中白 ()、黄柏(蜜炙焦)为末等分,入冰片少许,以青布拭净,掺之,累效。(陆氏《经验方》)
走马牙疳∶以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固济, 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此汴 梁李提领方也。又方∶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 )一钱,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和匀贴之,
尤有神效。痘疹烦热∶人中白或老粪缸白垢,洗净研末。每白汤或酒服二钱。(《痘疹便览》)
方)
<目录>人部第五十二卷\人之一<篇名>秋石内容:(《蒙筌》)
【释名】秋冰。时珍曰∶《淮南子》丹成,号曰秋石,言其色白质坚也。近人以人中白 炼成白质,亦名秋石,言其亦出于精气之余也。再加升打,其精致者,谓之秋冰,此盖仿海 水煎盐之义。方士亦以盐入炉火 成伪者,宜辨之。嘉谟曰∶秋石须秋月取童子溺,每缸入 石膏末七钱,桑条搅,澄定倾去清液。如此二三次,乃入秋露水一桶,搅澄。如此数次,滓 秽涤净,咸味减除。以重纸铺灰上晒干,完全取起,轻清在上者为秋石,重浊在下者刮去。
古人立名,实本此义。男用童女溺,女用童男弱,亦一阴一阳之道也。世医不取秋时,杂收 人溺,但以皂荚水澄,晒为阴炼, 为阳炼。尽失于道,何合于名?媒利败人,安能应病?
况经火炼,性却变温耶?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时珍)。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 复命,安五脏,润三焦,消痰咳,退骨蒸,软坚块,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嘉谟)。
【发明】时珍曰∶古人惟取人中白、人尿治病,取其散血、滋阴降火、杀虫解毒之功也。
王公贵人恶其不洁,方士遂以人中白设法 炼,治为秋石。叶梦得《水云录》,极称阴阳二 炼之妙;而《琐碎录》乃云秋石味咸走血,使水不制火,久服令人成渴疾。盖此物既经 炼,
其气近温。服者多是淫欲之人,借此放肆,虚阳妄作,真水愈涸,安得不渴耶?况甚则加以 阳药,助其邪火乎?惟丹田虚冷者,服之可耳。观病淋者水虚火极,则煎熬成沙成石;小便 之炼成秋石,与此一理也。
【附方】旧一,新十一。秋石还元丹∶久服去百病,强骨髓,补精血,开心益志,补暖 下元,悦色进食。久则脐下常如火暖,诸般冷疾皆愈。久年冷劳虚惫甚者,服之亦壮盛。其 法∶以男子小便十石,更多尤妙。先支大锅一口于空室内,上用深瓦甑接锅口,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