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用纯阳。上 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甘淡咸苦,味之所入不同。是 以昔人分别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恶寿夭。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 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然则水之性 味,尤慎疾卫生者之所当潜心也。今集水之关于药食者,凡四十三种,分为二类∶曰天,曰 地。(旧本水类共三十二种,散见玉石部。)
《名医别录》二种(梁陶弘景注)
《本草拾遗》二十六种(唐陈藏器)
《嘉 本草》四种(宋掌禹锡)
《本草纲目》一十一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唐苏 恭《本草》 孙思邈《千金》 唐李 《海药》 甄权《药性》 杨损之《删繁》 唐孟诜 《食疗》 陈士良《食性》 蜀韩保升《重注》 宋马志《开宝》 苏颂《图经》 唐慎微 《证类》 寇宗 《衍义》 大明《日华》 金张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 古《汤液》 朱震亨《补遗》 明汪颖《食物》 汪机《会编》 王纶《集要》
<目录>水部第五卷<篇名>水之一内容:\x天水类一十三种。\x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一<篇名>雨水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气味】咸,平,无毒。
立春雨水 【主治】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藏器)宜煎发散及补 中 益气药。(时珍)【发明】时珍曰∶虞抟《医学正传》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 气,故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妇人无子,是日夫妇各饮一杯,还房有孕,亦 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梅雨水 【主治】洗疮疥,灭瘢痕,入酱易熟。(藏器)【发明】藏器曰∶江淮以南,地 气卑湿,五月上旬连下旬尤甚。《月令》土润溽暑,是五月中气。过此节以后,皆须曝书画。
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异他水。但以梅叶汤洗之乃脱,余并不脱。时珍曰∶梅 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 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此皆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 其气则生霉,故此水不可造酒醋。其土润溽暑,乃六月中气,陈氏之说误矣。
液雨水 【主治】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之药(时珍)。【发明】时珍曰∶立冬后十日为 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皆伏蛰,至来春雷鸣起蛰乃出也。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一<篇名>潦水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韩退之诗云,潢潦无根源,朝灌夕已 除,是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
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一<篇名>露水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藏器)。禀肃杀之气,宜煎润 肺 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虞抟)。百草头上秋露,未 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 人 身轻不饥,肥肉悦泽。别有化云母作粉服法(藏器)。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 痛;
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时珍)。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藏器)。
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时珍)。
韭叶上露,去白癜风,旦旦涂之(时珍)。
凌霄花上露∶入目损目(时珍)。
【发明】藏器曰∶KT 用弱《续齐谐记》云∶司农邓绍,八月朝入华山,见一童子,
以五采囊盛取柏叶下露珠满囊。绍问之。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今人八月朝作露华囊 ,象此也。又郭宪《洞冥记》云∶汉武帝时,有吉云国,出吉云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 皆五色。东方朔得玄、青、黄三露,各盛五合,以献于帝。赐群臣服之,病皆愈。朔曰∶日 初出处,露皆如饴。今人煎露如饴,久服不饥。《吕氏春秋》云,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
为水即重于水也。时珍曰∶秋露造酒最清冽。姑射神人吸风饮露。汉武帝作金盘承露,和玉 屑服食。杨贵妃每晨吸花上露,以止渴解酲。番国有蔷薇露,甚芬香,云是花上露水,未知 是否?藏器曰∶凡秋露春雨着草,人素有疮及破伤者触犯之,疮顿不痒痛,乃中风及毒水,
身必反张似角弓之状。急以盐豉和面作碗子,于疮上灸一百壮,出恶水数升,乃知痛痒而瘥 也。
<目录>水部第五卷\水之一<篇名>甘露内容:(《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