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疗脚弱香港脚。
【附方】新一。
风气脚弱∶孔公 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肘后方》)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篇名>殷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姜石。
时珍曰∶殷,隐也。生于石上,隐然如木之 也。
恭曰∶此即孔公 根也,盘结如姜,故名姜石。俗人乃以孔公 为之,误矣。详孔公 下。
【集解】《别录》曰∶殷 ,钟乳根也。生赵国山谷,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
弘景曰∶赵国属冀州,亦出始兴。
【气味】辛,温,无毒。
之才曰∶恶防己,畏术。
【主治】烂伤瘀血,泄痢寒热,鼠 症瘕结气,本经脚冷疼弱别录。熏筋骨弱并痔 ,
及下乳汁(《大明》)。
【发明】见孔公 下。
【附录】石床(《唐本草》)
恭曰∶味甘,温,无毒。酒渍服,与殷 同功。一名乳床,一名逆石,一名石笋。生钟 乳堂中,采无时。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陶谓孔公 为乳床,
非也。殷 、孔公 在上,石床、石花在下,性体虽同,上下有别。
石花(《唐本草》) 恭曰∶味甘,温,无毒。主腰脚风冷,渍酒服,与殷 同功。一名 乳花。生乳穴堂中,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三月、九月采之。
大明曰∶壮筋骨,助阳道。
宗 曰∶石花白色,圆如覆大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搓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细纹起 ,以指撩之,铮铮然有声。其体甚脆,不禁触击。多生海中石上,世方难得,家中曾得一本。
本条所注皆非是。
时珍曰∶石花是钟乳滴于石上迸散,日久积成如花者。苏恭所说甚明。寇宗 所说,
乃是海中石梅石柏之类,亦名石花,不入药用,非本草石花,正自误矣。
石骨 恭曰∶石骨,服之力胜钟乳,似骨,如玉坚润,生五石脂中。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篇名>土殷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土乳(《唐本》)。
志曰∶此则土脂液也,生于土穴,状如殷 ,故名。
【集解】《别录》曰∶生高山崖上之阴,色白如脂,采无时。弘景曰∶此犹似钟乳、孔 公之类,故亦有 名,但在崖上尔,今不知用。恭曰∶此即土乳也。出渭州鄣县三交驿西 北坡平地土窟中,见有六十余坎,昔人采处。土人云∶服之亦同钟乳,而不发热。陶及本草 云,生崖上,非也。
时珍曰∶此即钟乳之生于山崖土中者,南方名山多有之。人亦掘为石山,货之充玩,不 知其为土钟乳也。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妇人阴蚀,大热,干痂(《别录》)。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篇名>石脑内容:(宋《嘉 》)
【释名】石饴饼(《别录》)、石芝(《纲目》)、化公石。
时珍曰∶其状如结脑,故名。昔有化公服此,又名化公石。
【集解】《别录》曰∶石脑生名山土石中,采无时。
弘景曰∶此石亦钟乳之类,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软易破。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之 ,凿土龛取出。
恭曰∶出徐州宋里山,初在烂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鸡卵,或如枣许,触着即 散如面,黄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云服之长生。
保升曰∶苏恭引握雪 石为注,非矣。
时珍曰∶按《抱朴子·内篇》云∶石脑芝生滑石中,亦如石中黄子状,但不皆有耳。打 破大滑石千计,乃可得一枚。初破之,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得,服一升得长生。乃石芝也。
《别录》所谓石脑及诸仙服食,当是此物也。苏恭所说本是石脑,而又以注握雪 石,误矣 。握雪乃石上之液,与此不同。见后本条。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别录》)。
【发明】弘景曰∶俗方不见用,《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又《真诰》云∶李整采服,
疗风痹虚损,而得长生。
恭曰∶隋时化公所服,亦名石脑。
时珍曰∶《真诰》载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石脑,时时使人身热而不渴,即此。
<目录>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篇名>石髓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石髓,生临海华盖山石窟。土人采取澄淘如泥,作丸如弹子,有白有 黄弥佳。
时珍曰∶按《列仙传》言∶ 疏煮石髓服,即钟乳也。《仙经》云∶神山五百年一开,
石髓出,服之长生。王列入山见石裂,得髓食之,因撮少许与嵇康,化为青石。《北史》云∶ 龟兹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醍醐,服之齿发更生,病患服之皆 愈。《方镇编年录》云∶高展为并州判官,一日见砌间沫出,以手撮涂老吏面,皱皮顿改,
如少年色。展以为神药,问承天道士。道士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乃发砌,无所见。此 数说皆近石髓也。
【气味】甘,温,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