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285页

有之。叶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
【集解】《别录》曰∶贯众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普曰∶叶青黄色,两两相对,茎有黑毛,丛生,冬夏不死。四月花白,七月实黑,聚相 连卷旁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
保升曰∶苗似狗脊,状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鸱头,所在山谷阴处则 有之。
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荆、襄间多有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叶大如蕨。茎 干三棱。叶绿色似鸡翎,又名凤尾草。其根紫黑色,形如犬爪,下有黑须毛,又似老鸱。郭 璞注《尔雅》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广雅》谓之贯节是矣。
时珍曰∶多生山阴近水处。数根丛生,一根数茎,茎大如箸,其涎滑。其叶两两对生,
如狗脊之叶而无锯齿,青黄色,面深背浅。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须丛簇,亦似狗脊根而大,
状如伏鸱。
\x根\x 【气味】苦,微寒,有毒。
之才曰∶ 菌、赤小豆为之使,伏石钟乳。
【主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本经》)。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别 录》)。为末,水服一钱,止鼻血有效(苏颂)。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
漆毒,骨哽。解猪病(时珍)。
【发明】时珍曰∶贯众大治妇人血气,根汁能制三黄,化五金,伏钟乳,结砂制汞,且 能解毒软坚。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 因内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又黄山谷《煮豆帖》,言荒年以黑豆一升 净 ,入贯众一斤,锉如骰子大,同以水煮,文火斟酌至豆熟,取出日干,覆令展尽余汁,簸去 贯众。每日空心 豆五、七粒,能食百草木枝叶有味可饱。又王 《百一选方》,言滁州蒋 教授,因食鲤鱼玉蝉羹,为肋肉所哽,凡药皆不效。或令以贯众浓煎汁一盏半,分三服,连 进至夜,一咯而出。亦可为末,水服一钱。观此可知其软坚之功,不但治血、治疮而已也。
【附方】新一十五。
鼻衄不止∶贯众根末,水服一钱。(《普济方》)
诸般下血∶肠风酒痢,血痔鼠痔下血。黑狗脊,黄者不用,须内肉赤色者,即本草贯众 也。去皮毛,锉焙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或醋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四十丸。
或烧存性,出火毒为末,入麝香少许,米饮服二钱。(《普济方》)
女人血崩∶贯众半两,煎酒服之,立止。(《集简方》)
产后亡血∶过多,心腹彻痛者。用贯众状如刺 者一个,全用不锉,只揉去毛及花萼,
以 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能疗者,用上方治之亦验,名独圣汤。方同上。年深咳嗽出脓 血。贯众、苏方木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服,日二服。久咳,渐成劳瘵。
凤尾草为末,用鱼 蘸食之。(《圣惠方》)痘疮不快∶快斑散∶用贯众、赤芍药各一钱,升 麻、甘草各五分。入淡竹叶三片,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王海藏方)
头疮白秃∶贯众、白芷为末,油调涂之。又方∶贯众烧末,油调涂。(《圣惠方》)
漆疮作痒∶油调贯众末,涂之。(《千金方》)
鸡鱼骨哽∶贯众、缩砂、甘草等分。为粗末,绵包少许,含之咽汁,久则随痰自出。(《普 济方》)解轻粉毒∶齿缝出血,臭肿。贯众、黄连各半两。煎水,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
陆氏《积德堂方》)
血痢不止∶凤尾草根(即贯众)五钱,煎酒服。陈解元吉言所传。(《集简方》)
便毒肿痛∶贯众,酒服二钱,良。(《多能鄙事》)
\x花\x 【主治】恶疮,令人泄(《别录》)。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篇名>巴戟天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不凋草(《日华》)、三蔓草。
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
【集解】《别录》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
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 同,以连珠多肉浓者为胜。
大明曰∶紫色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
宗 曰∶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抽去,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也。今人欲 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
颂曰∶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但不及蜀川者佳。多生竹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 冬而浓大,至秋结实。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采时或用黑豆同煮,欲 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种山 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 之,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糁 有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真巴戟嫩时亦白,干时亦煮治使紫,力劣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