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318页

畦种,尤肥好多脂,不以平地、山中为等 差也。时珍曰∶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 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 同。崔豹《古今注》云∶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 。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猝取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 ,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
【集解】《别录》曰∶当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弘景曰∶今陇西四阳 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者,色白而 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缺少时亦用之。恭曰∶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 州者最胜。有二种∶一种似大叶芎 者,名马尾当归,今人多用;一种似细叶芎 者,名蚕 头当归,即陶称历阳者,不堪用,茎叶并卑下于芎 。颂曰∶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
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莳萝,浅紫色。根黑黄色,
以肉浓而不枯者为胜。时珍曰∶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 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为搀头归,止宜入发散药尔。
韩言∶川产者力刚而善攻,秦产者力柔而善补,是矣。
\x根\x 【修治】 曰∶凡用去芦头,以酒浸一宿入药。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若要破血,
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并用,服食无效,不如不使,惟单使妙也 。元素曰∶头,止血;尾,破血;身,和血;全用,即一破一止也。先以水洗净土。治上,
酒浸;治外,酒洗过,或火干、晒干入药。
杲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时珍曰∶雷、张二氏所说头尾功效各异。凡物之根,身半以上,气脉上行,法乎天;身 半以下,气脉下行,法乎地。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
通治则全用,乃一定之理也。当以张氏之说为优。凡晒干乘热纸封瓮收之,不蛀。
【气味】甘,温,无毒。《别录》曰∶辛,大温。普曰∶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
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当之∶小温。杲曰∶甘、辛,温,无毒。气浓味薄,可升 可降,阳中微阴,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之才曰∶恶 茹、湿面,畏菖蒲、海藻、
牡蒙、生姜,制雄黄。
【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本经》)。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 肉(《别录》)。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甄权)。
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大明)。治头痛,心腹 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时珍)。主痿癖嗜卧,足下热而痛。
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发明】权曰∶患人虚冷者,加而用之。承曰∶世俗多谓惟能治血,而《金匮》、《外台》
、《千金》诸方皆为大补不足、决取立效之药。古方用治妇人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 。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可以补虚,备产后要药也。宗 曰∶《药性论》补女子诸不足 一说,尽当归之用矣。成无己曰∶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 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元素曰∶其用有三∶一,心经 本药;二,和血;三,治诸病夜甚。凡血受病,必须用之。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之甘温能 和血,辛温能散内寒,苦温能助心散寒,使气血各有所归。
好古曰∶入手少阴,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 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全用,同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
大 治头痛,诸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机曰∶治头痛,酒煮服清,取其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
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 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 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韩 曰∶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 姜制,导血归源之理。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黄、条芩为佐,不绝生化之源。
血积配以大黄。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芎 为使也。
【附方】旧八,新一十九。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
昼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