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353页

得名耳。
恭曰∶此草叶圆如钱,荆楚人谓为地钱草,徐议《药草图》名连钱草,余见下。
【集解】《别录》曰∶积雪草,生荆州川谷。
恭曰∶此草叶圆大如钱,茎细而劲,蔓生溪涧侧,生处亦稀。
颂曰∶今处处有之,八九月采苗叶,阴干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地钱叶圆茎细,
有蔓延地,一曰积雪草,一曰连钱草。谨按∶《天宝单行方》云∶连钱草生咸阳下湿地,亦 生临淄郡、济阳郡池泽中,甚香。俗间或云圆叶似薄荷,江东吴越丹阳郡极多,彼人常充生 菜食之。河北柳城郡尽呼为海苏,好近水生,经冬不死,咸阳、洛阳亦有之。或名胡薄荷,
所在皆有。单服疗女子小腹疼。
宗 曰∶积雪草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
叶叶各生。今人谓之连钱草,盖取象也。
时珍曰∶按苏恭注薄荷云∶一种蔓生,功用相似。苏颂《图经》云∶胡薄荷与薄荷相类,
但味少甘,生江浙间,彼人多以作茶饮,俗呼为新罗薄荷,《天宝方》所用连钱草是也。据 二说,则积雪草即胡薄荷,乃薄荷之蔓生者尔。又《 仙庚辛玉册》云∶地钱,阴草也。生 荆、楚、江、淮、闽、浙间,多在宫院寺庙砖砌间,叶圆似钱,引蔓铺地,香如细辛,不见 开花也。
\x茎叶\x 【气味】苦,寒,无毒。大明曰∶苦,辛。颂曰∶甘,平,无毒。
时珍曰∶取汁结草砂,伏硫黄。
【主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本经》)。捣敷热肿丹毒(苏恭)。
主暴热,小儿寒热,腹内热结,捣汁服之(藏器)。单用治瘰 鼠漏,寒热时节来往(甄权)。
以盐 贴肿毒,并风疹疥癣(《日华》)。胡菝 ∶主风气壅并攻胸膈,作汤饮之立效(士良)。
研汁,点暴赤眼,良(时 【附方】旧二,新二 热毒痈肿∶秋后收连钱草。阴干为末。水调敷之。生捣亦可。(寇氏《衍义》)
女子少腹痛∶颂曰∶《天宝单行方》云∶女子忽得小腹中痛,月经初来,便觉腰中切痛 连脊间,如刀锥所刺,不可忍者。众医不别,谓是鬼疰,妄服诸药,终无所益,其疾转增。
审察前状相当,即用此药。其药夏五月正放花时,即采曝干,捣筛为散。每服二方寸匕,和 好醋二小合,搅匀,平旦空腹顿服之。每旦一服,以知为度。如女子阴冷者,即取前药五两,
加桃仁二百枚(去皮尖),熬捣为散,以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旦空腹米饮及酒下三十丸,日 再服,以愈为度。忌麻子、荞麦。(《图经本草》方)。
男女血病∶九仙驱红散∶治呕吐诸血及便血、妇人崩中神效。用积雪草五钱,当归(酒 洗)、栀子仁(酒炒)、蒲黄(炒)、黄连(炒)、条黄芩(酒炒)、生地黄(酒洗)、陈槐花(炒)
各一钱。上部加藕节一钱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钱五分,水二钟,煎一钟服,神效。此方得之 甚秘,此草与本草主治不同,不可晓也。(董炳《集验方》)
牙痛塞耳∶用连钱草(即积雪草),和水沟污泥同捣烂,随左右塞耳内。(《摘玄方》)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篇名>苏内容:(《别录》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紫苏(《食疗》)、赤苏(《肘后方》)、桂荏时珍曰∶苏从酥,音酥,舒畅也。
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 雅》谓之桂荏。
【集解】弘景曰∶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苏,不堪用。
颂曰∶苏,紫苏也。处处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茎叶,秋采子。有数种,水苏、
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各有别条。
时珍曰∶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
四围有锯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 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俎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 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 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务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打油 燃灯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镜源》云∶苏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记》云∶乞弗 虏之地,不种五谷,惟食苏子。故王祯云∶苏有遮护之功,又有灯油之用,不可阙也。今有 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云。
曰∶薄荷根茎真似紫苏,但叶不同尔。薄荷茎燥,紫苏茎和。入药须以刀刮去青薄皮 锉之。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李廷飞曰∶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主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别录》)。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香港脚,通大小肠(《日华》)。通心经,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