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382页

存中《笔谈》专辩地菘,其子名鹤 虱,正此物也。钱季诚方∶用鹤虱一枚,擢置齿中。高监方∶以鹤虱煎米醋 漱口,或用防风、鹤虱煎水噙漱,仍研草塞痛处,皆有效也。
【附方】旧二,新九。
男女吐血∶皱面草(即地菘),晒干为末。每服一、二钱,以茅花泡汤调服,日二次。(《卫 生易简》)
根、叶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圣济总录》∶用杜牛膝、鼓锤草,同捣汁灌之。不得下 者,灌鼻得吐为妙。又方∶杜牛膝(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点患处,
令吐脓血痰沫,即愈。
二丸,即愈。干者为末,蜜丸亦可。名救生丸。(《经效济世方》)
诸骨哽咽∶地菘、马鞭草各一握(去根),白梅肉一个,白矾一钱,捣作弹丸,绵裹含 咽,
其骨自软而下也。(《普济方》)
疔疮肿毒∶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敷之,立效。(孙氏《集效方》)
发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伤寒类要》)
恶疮肿毒∶地菘捣汁,日服三、四次。(《外台秘要》)
恶蛇咬伤∶地菘捣敷之。(《易简方》)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篇名>鹤虱内容:(《唐本草》)
【气味】苦,平,有小毒。
大明曰∶凉,无毒。
【主治】蛔、蛲虫。为散,以肥肉 汁服方寸匕,亦入丸散用(《唐本》)。虫心痛。以 淡醋和半匕服,立瘥 【发明】颂曰∶鹤虱,杀虫方中为最要药。《古今录验方》∶疗蛔咬心痛,取鹤虱十两。
捣筛,蜜丸梧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五十丸。忌酒肉。韦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于杂方内见,
合服之便愈。李 汁下之。五岁,一服二分,虫出即止也。
【附方】新一。
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末,水调半两服,自愈。(《怪疾奇方》)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篇名>草之四内容:(音喜 。
【校正】并入《唐本》猪膏莓。
【释名】希仙(《纲目》)、火 草(《唐本》)、猪膏莓(《唐本》)、
虎膏(《唐本》)、狗膏(《唐本》)、粘糊菜(《救荒》)。
呼草之气味辛毒为 。此草气臭如猪而味 螫,故谓之 。猪膏、虎膏、狗膏,皆因其气,
以及治虎、狗伤也。火 当作虎 ,俗音讹尔,近人复讹 为希仙矣。《救荒本草》言∶其嫩苗炸熟,浸去苦味,油盐调食,故俗谓之粘糊菜。
【集解】恭曰∶ ,田野皆识之。一名火 。叶似酸浆而狭长,花黄白色。三月、四 月采苗叶曝干。又曰∶猪膏莓,生平泽下湿地,所在皆有。一名虎膏,一名狗膏。叶似苍耳,
茎圆有毛。
颂曰∶ 处处有之。春生苗,叶似芥叶而狭长,文粗。茎高二、三尺。秋初有花如菊。
秋末结实,颇似鹤虱。夏采叶。曝干用。
藏器曰∶猪膏草,叶似荏有毛。
保升曰∶猪膏叶似苍耳,两枝相对,茎叶俱有毛,黄白色。五月、六月采苗,日干。
时珍曰∶按∶苏恭《唐本草》谓 似酸浆,猪膏莓似苍耳,列为二种。而成纳《进 丸表》,言此药与本草所述相异,多生沃壤,高三尺许,节叶相对 此草金棱银线,素茎紫 ,对节而生,蜀号火 人妄认地菘为火 。有单 人不识,重复出条也。按此数说各异,而今人风痹多用 丸,将何适从耶?时珍尝聚诸草 订视,则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而生,茎叶 皆有细毛。肥壤一株分枝数十。八、九月开小花,深黄色,中有长子如茼蒿子,外萼有细刺 黏人。地菘则青茎,圆而无棱,无斑无毛,叶皱似菘芥,亦不对节。观此则似与成张二氏所 说相合。今河南陈州采 充方物,其状亦是猪膏草,则沈氏谓 即猪膏 矣。苏恭所谓似酸浆者,乃龙葵,非 ,盖误认尔。但沈氏言世间单服火 ,乃是地菘,
不当用猪膏莓,似与成张之说相反。今按 、猪膏莓条,并无治风之说。惟《本经》地菘 条,有去痹除热,久服轻身耐老之语,则治风似当用地菘。然成、张进御之方,必无虚谬之 理。或者二草皆有治风之功乎?而今服猪膏莓之 者,复往往有效。其地菘不见有服之者。
则 之为猪膏,尤不必疑矣。
\x \x 【气味】苦,寒,有小毒。又曰∶猪膏莓∶辛、苦,平,无毒。
藏器曰∶有小毒。苏恭曰∶猪膏无毒,误矣。
【主治】 ∶治热 烦满不能食。生捣汁三合服,多则令人吐。又曰∶猪膏 莓∶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苏恭)。
主久疟痰阴,捣汁服取吐。捣敷虎伤、狗咬、蜘蛛咬、蚕咬、蠼 溺疮(藏器)。治肝 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时珍)。
【发明】颂曰∶蜀人单服 法∶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
采叶,去根茎花实,净洗曝干。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蒸之,又曝。如此九过,则气 味极香美。熬捣筛末,蜜丸服之。云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