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450页

【气味】苦、辛,有毒。
曰∶服之令人丧目。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篮子辈,
加减用之。如不当用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而为害尤甚也。又按《类编》云∶ 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篮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 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愈。盖此物不堪服饵,止宜入疮科也。
【附方】新一。
一切恶痢杂下,及休息痢∶百岁丸∶用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木香、黄连、罂粟 壳各半两,俱炒焦存性,入乳香少许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岁一丸,米饮下。(罗天益《卫 生宝鉴》)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乌头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入《拾遗》独白草。
【释名】乌喙(《本经》,即两头尖)、草乌头(《纲目》)、土附子(《日华》)、奚毒(《本 经》)、耿子(《吴普》)。毒公(《吴普》。又 芨(音及)、堇(音近)、独白草(《拾 普曰∶乌头,形如乌之头也。有两歧相合如乌之喙者,名曰乌喙。喙即乌之口也。
恭曰∶乌喙,即乌头异名也。此有三歧者,然两歧者少。若乌头两歧名乌喙,则天雄、
附子之两歧者,复何以名之?
时珍曰∶此即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亦曰竹节乌头,出江北者曰淮乌头,
《日华子》所谓土附子者是也。乌喙,即偶生两歧者,今俗呼为两头尖,因形而名,其实乃 一物也。附子、天雄之偶生两歧者,亦谓之乌喙,功亦同于天雄,非此乌头也。苏恭不知此 义,故反疑之。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罔之称。《后魏书》言∶辽东塞外 秋收乌头为毒药射禽兽,陈藏器所引《续汉五行志》,言西国生独白草,煎为药,敷箭射人 即死者,皆此乌头,非川乌头也。
《菊谱》云∶鸳鸯菊,即乌喙苗也。
【集解】《别录》曰∶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者为 天雄。
普曰∶正月始生,叶浓,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
弘景曰∶今采用四月,亦以八月采。捣笮茎汁,日煎为射罔。猎人以敷箭,射禽兽十步 即倒,中人亦死,宜速解之。朗陵属汝南郡。
大明曰∶土附子(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旋添晒干取膏,名为射罔,以作毒箭。
时珍曰∶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 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段成式《酉阳杂俎》言∶雀芋状如雀头,置干 地反湿,湿地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似亦草乌之类,而毒更甚也。又言∶建宁郡 乌勾山有牧靡草,鸟鹊误食乌喙中毒,必急食此草以解之。牧靡不知何药也?
【修治】时珍曰∶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x乌头\x 【气味】辛,温,有大毒。《别录》曰∶甘,大热,大毒。
普曰∶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权曰∶苦、辛,大热,有大毒。
大明曰∶味 、辛,热,有毒。
之才曰∶莽草、远志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时珍曰∶伏丹砂、砒石。忌豉汁。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
杀禽兽(《本经》)。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
不可久视。又堕胎(《别录》)。
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 痛, 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甄权)。治头风 喉痹,痈肿疔毒(时珍)。
\x乌喙\x(一名两头尖)
【气味】辛,微温,有大毒。
普曰∶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
权曰∶苦、辛,大热。畏恶同乌头。
【主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又堕胎 (《别录》)。男子肾气衰弱,阴汗,瘰 岁月不消(甄权)。
\x射罔\x 【气味】苦,有大毒。之才曰∶温。
大明曰∶人中射罔毒,以甘草、蓝汁、小豆叶、浮萍,冷水、荠 ,皆可一味御之。
【主治】尸疰症坚,及头中风痹痛(《别录》)。 疮疮根,结核瘰 、毒肿及蛇咬。先 取涂肉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热脓及黄水,涂之;若无脓水,有生血,及新 伤破,即不可涂,立杀人(藏器)。
【发明】时珍曰∶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 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 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 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吾蕲郝知府自负知医,因病风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