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泄湿利小便乎?为湿病之根在下焦,
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辣之药,泄上焦太阴之气。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损也。《经》云∶ 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白牵牛亦同。
时珍曰∶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 之目击其事,故着此说极力辟之。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 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 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 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 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 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
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 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 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 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
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
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 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 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
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 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附方】旧八,新三十三。搜风通滞,风气所攻,脏腑积滞∶用牵牛子以童尿浸一宿,
长流水上洗半日,生绢袋盛,挂当风处令干。每日盐汤下三十粒。极能搜风,亦消虚肿。久 服令人体清瘦。(《斗门方》)
丸∶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炒),不蛀皂荚(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梧子 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王衮《博济方》)
一切积气,宿食不消∶黑牵牛(头为末)四两,用萝卜剜空,安末盖定,纸 入白豆蔻末一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名顺气丸。(《普济方》)
男妇五积,五般积气成聚∶用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以新瓦炒香,再捣取四两,
炼 蜜丸梧子大。至重者三、五十丸,陈橘皮、生姜煎汤,卧时服。半夜未动,再服三十丸,当 下积聚之物。寻常行气,每服十丸甚妙。(《经验方》)
胸膈食积∶ 伤物汤下。(《儒门事亲》)
气筑奔冲,不可忍∶牛郎丸∶用黑牵牛半两(炒),槟榔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紫 苏汤下。(《普济方》)
追虫取积∶方同上,用酒下。亦消水肿。
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缝入茴香百粒,川椒五 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杨仁斋《直指方》)
伤寒结胸,心腹硬痛∶用牵牛头末一钱,白糖化汤调下。(郑氏《家传方》)
《简 要济众方》∶用牵牛子半生半熟,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 黄等分。一方∶加生槟榔等分。
大肠风秘结涩∶牵牛子(微炒,捣头末)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为末 蜜丸梧子大。每汤服三十丸。(寇氏《衍义》)
水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作烧饼,卧时烙熟食之,
以茶 诸水饮病,张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长川泛溢,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决水之法治之,
故名禹功散。用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为末。每服一、二钱,以生姜自然 汁调下,当转下气也。(《儒门事亲》)
阴水阳水∶黑牵牛头末三两,大黄末三两,陈米饭锅糕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 水肿尿涩∶牵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小便 不利,气急咳嗽∶黑牵牛末一两,浓朴(制)半两。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或临时水丸,
每枣汤下三十丸。(《普济方》)
牛尿一升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空心分二服,水从小便中出。(《圣惠方》)
脾湿肿满∶方见海金沙下。风毒香港脚,捻之没指者∶牵牛子捣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 丸,生姜汤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其子黑色,正如 子核。(《肘后方》)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井华水和丸绿豆大。每服 二十 丸,萝卜子煎汤下。(《圣济总录》)小儿腹胀,水气流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