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致废笃。惟锉土萆 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 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瓦斯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 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 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 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 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 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 瘴熏 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 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之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 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 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盖水银性走而不 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
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 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 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 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 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 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
木瓜、木通、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水二大碗煎 饮,一日三服。惟忌饮茶及牛、羊、鸡 【附方】新六。
杨梅毒疮∶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角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
深者 四七,见效。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角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
日一服。
发挥》)
连年累 物汤,水煎 角子七个,
瘰 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
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白蔹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白草(《本经》)、白根(《别录》)、兔核(《本经》)、猫儿卵(《纲目》)、昆 仑(《别录》)。
宗 曰∶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
时珍曰∶兔核、猫儿卵,皆象形也。昆仑,言其皮黑也。
【集解】《别录》曰∶白蔹生衡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竹穿,日干。
恭曰∶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不似白芷。
保升曰∶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
颂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 ,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种赤 蔹,花实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尔。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微寒。权曰∶有毒。
之才曰∶代赭为之使。反乌头。
【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带下赤白(《本经》)。杀火毒(《别录》)。治 疮,扑损,生 【发明】弘景曰∶生取根捣,敷痈肿,有效。
颂曰∶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之。往往与白芨相须而用。
【附方】旧四,新十。
发背初起∶水调白蔹末,涂之。(《肘后方》)
疔疮初起∶方同上。(《圣惠方》)
一切痈肿∶权曰∶白蔹、赤小豆、
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面鼻酒渣∶白蔹、白石脂、杏仁各半两,为末,鸡子清调涂,旦洗。(《御药院方》)
面生粉刺∶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为末。蜜和杂水拭面。(《肘后方》)
冻耳成疮∶白蔹、黄柏等分。为末。生油调搽。(谈野翁方)
汤火灼伤∶白蔹末敷之。(《外台》方)
诸物哽咽∶白蔹、白芷等分。为末。水服二钱。(《圣惠方》)
铁刺诸哽,及竹木哽在咽中∶白蔹、半夏(泡)等分。为末。酒服半钱,日二服。
(《圣惠方》)
胎孕不下∶白蔹、生半夏等分。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榆皮汤下五十丸。(《保命集》)
风痹筋急肿痛,展转易常处∶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为末。每酒服半刀圭,日二服。
以身 中热行为候,十日便觉。忌猪肉、冷水。(《千金方》)
诸疮不敛∶白蔹、赤蔹、黄柏各三钱(炒研),轻粉一钱,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