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03页

无毒。主一切老血,及产后诸疾,结痛,
血上欲死,煮汁服之。生深山,有逆刺如悬钩,倒挂于树,叶尖而长。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黄藤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黄藤生岭南,状若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
席辩刺史云∶甚有效。
【气味】甘、苦,平,无毒。
【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即解(时珍)。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白兔藿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白葛(《本经》)。
【集解】《别录》曰∶生交州山谷。
弘景曰∶此药解毒,莫之与敌,而人不复用,不闻识者。
恭曰∶荆襄山谷大有之。蔓生,山南人谓之白葛。苗似萝 ,叶圆浓,茎有白毛,与众 草异,用藿疗毒有效。而交广又有白花藤,亦解毒,用根不用苗。
保升曰∶蔓生,叶圆若 。今襄州北、汝州南冈上有。五月、六月采苗,日干。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蛇虺蜂虿 狗、菜 除之。又去血,可末着痛上,立 捣末,敷诸毒,妙(李 )。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白花藤内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苗似野葛。叶似女贞,茎叶俱无毛而白花。
其根似葛而骨柔,皮浓肉白,大疗毒,用根不用苗。
保升曰∶蔓生白花,叶有细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浓,凌冬不凋。
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涩。白花藤味甘香,采得去根细锉,阴干用。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诸药、菜、肉中毒。渍酒,主虚劳风热(《唐本》)。
【发明】时珍曰∶苏言用根,雷言用苗,都可用尔。按∶葛洪《肘后 云∶席辨刺史在岭南日久,言俚人皆因饮食入毒,多不即觉,渐不能食,或心中渐胀,
先寒 似瘴。急含白银,一宿变色者即是也。银青是蓝药,银黄赤是KT 药。KT ,音混 也。但取白花藤四两,出 州者为上,不得取近野葛生者,洗切,同干蓝实四两,水七升,
煮取半,空腹顿服。少闷勿怪,其毒即解。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白英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别录》鬼目。
【释名】 菜(《本经》)、白草(别录)、
时珍曰∶白英,谓其花色; 菜,象其叶文;排风,言其功用;鬼目,象其子形。《别 录》有名未用,复出鬼目,虽苗子不同,实一物也。故并之。
【集解】《别录》曰∶白英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又曰∶鬼 目,一名来甘。实赤如五味,十月采。
弘景曰∶鬼目,俗人呼为白草子,是矣。又曰∶白英,方药不复用。此有斛菜,生水中,
可蒸食,非是此类。有白草,作羹饮,甚疗劳,而不用根花。益州乃有苦菜,土人专食之,
充健无病,疑或者此。
恭曰∶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丫。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 黑。东人谓之白草。陶云白草,似识之,而不的辨。
藏器曰∶白英,鬼目菜也。蔓生,三月延长。《尔雅》名苻。郭璞云∶似葛,叶有毛,
子赤色如耳 珠。若云子熟黑,误矣。江东夏月取其茎叶,煮粥食,极解热毒。
时珍曰∶此俗名排风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 子,熟时紫赤色。《吴志》云∶孙皓时有鬼目菜,缘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浓三分,人 皆异之。即此物也。又羊蹄草一名鬼目。岭南有木果,亦名鬼目,叶似楮,子大如鸭子,七、
八 \x根、苗\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寒热八疸,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本经》)。叶∶作羹饮,甚疗劳 (弘景)。烦热,风疹丹毒,瘴疟寒热,小儿结热,煮汁饮之(藏器)。
\x鬼目\x(子也)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明目(《别录》)。
【附方】新一。目赤头旋,眼花面肿,风热上攻∶用排风子(焙)、甘草(炙)、菊花(焙)
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圣济录》)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篇名>萝内容:(《唐本草》)
【校正】
【释名】 (音贯)、芄兰(
(《拾遗》)、羊婆奶(《纲目》)、婆婆针线包。
藏器曰∶汉高帝用子敷军士金疮,故名斫合子。
时珍曰∶白环,即芄字之讹也。其实嫩时有浆,裂时如瓢,故有雀瓢、羊婆奶之称。其 中一子有一条白绒,长二寸许,故俗呼婆婆针线包,又名婆婆针袋儿也。
【集解】弘景曰∶萝 作藤生,摘之有白乳汁,人家多种之,叶浓而大,可生啖,亦蒸 煮食之。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 、枸杞。言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与枸杞叶同也。
恭曰∶按∶陆玑《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