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16页

br>时珍曰∶国初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常嚼菖蒲饮水。问其故。云服之无腹痛之疾。高皇御 制碑中载之。菖蒲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 苦急以辛补之,是矣。《道藏经》有《菖蒲传》一卷,其语粗陋。今略节其要云∶菖蒲者,
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其法采紧小似鱼鳞者一斤,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刮去皮切,
曝干捣筛,以糯米粥和匀,更入熟蜜搜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盛,置当风处令干。每旦酒、
饮任下三十丸,临卧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 泽,白发黑,落齿更生。其药以五德配五行∶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能治一切诸 风,手足顽痹,瘫缓不遂,五劳七伤,填血补脑,坚骨髓,长精神,润五脏,裨六腑,开胃 口,和血脉,益口齿,明耳目,泽皮肤,去寒热,除三尸九虫,天行时疾,瘴疫瘦病,泻痢 痔漏,妇人带下,产后血运。并以酒服。河内叶敬母中风,服之一年而百病愈。寇天师服之 得道,至今庙前犹生菖蒲。郑鱼、曾原等,皆以服此得道也。
又按∶葛洪《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商丘 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神仙传》云∶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 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又按∶ 仙《神隐书》云∶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
则收烟无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叶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视,久则白昼见星。端午 日以酒服,尤妙。苏东坡云∶凡草生石上,必须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 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节叶坚瘦,根须联系,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其延年轻身 之功,既非昌阳可比;至于忍寒淡泊,不待泥土而生,又岂昌阳所能仿佛哉?
杨士瀛曰∶下痢噤口,虽是脾虚,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 闭。惟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粳米饮调下。或用参、苓、石莲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开,
自然思食。
【附方】旧十,新一十七。
服食法∶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 耳 健忘益智∶七月七日,取菖蒲为末,酒服方寸匕,饮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验之。久服聪 明 三十六风有不治者,服之悉效菖蒲(薄切日干)三斤,盛以绢袋,玄水一斛,即清酒也,
悬浸之,密封一百日,视之如菜绿色,以一斗熟黍米纳中,封十四日,取出日饮。(夏禹《神 仙经》)
癫痫风疾∶九节菖蒲不闻鸡犬声者,去毛,木臼捣末。以黑 猪心一个批开,砂罐煮汤。
调服三钱,日一服。(《医学正传》)
尸厥魇死,尸厥之病,卒死脉犹动,听其耳中如微语声,股间暖者,是也。魇死之病,
卧忽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啮其踵及足拇趾甲际,唾其面即苏。仍以菖蒲末吹鼻中,桂末纳 舌下,并以菖蒲根汁灌之。(《肘后方》)。
卒中客忤∶菖蒲生根捣汁灌之,立瘥。(《肘后方》)。
除一切恶∶端午日,切菖蒲渍酒饮之。或加雄黄少许。(《洞天保生录》)。
喉痹肿痛∶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霍乱胀痛∶生菖蒲(锉)四两,水和捣汁,分温四服。(《圣惠方》)。
诸积鼓胀,食积、气积、血积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蝥四两(去翅足),同炒黄,
去 斑蝥不用。以布袋盛,拽去蝥末,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白汤下。治肿 胀尤妙。或入香附末二钱。(《奇效方》)。
肺损吐血∶九节菖蒲末、白面等分。每服三钱,新汲水下,一日一服。(《圣济录》)。
解一切毒∶石菖蒲、白矾等分,为末,新汲水下。(《事林广记》)。
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妇 人良方》)。
胎动半产卒动不安,或腰痛胎转抢心,下血不止,或日月未足而欲产。并以菖蒲根捣 汁一、二升,服之。(《千金》)。
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菖蒲一两半,酒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三服,食前温服。(《
千金方》)。
耳卒聋闭∶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心),同捣作七丸。绵裹一丸,塞耳,日一换。
一方不用巴豆,用蓖麻仁。(《肘后方》)。
病后耳聋∶生菖蒲汁,滴之。(《圣惠方》)
蚤虱入耳∶菖蒲末炒热,袋盛,枕之即愈。(《圣济录》)。
诸般赤眼,攀睛云翳。菖蒲擂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效。(《圣济录》)。
眼睑挑针∶独生菖蒲根,同盐研敷。(《寿域神方》)。
飞丝入目∶石菖蒲捶碎。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百发百中。(危氏《得效方》)。
头疮不瘥∶菖蒲末,油调敷之,日三、夜二次。(《法天生意》)。
痈疽发背∶生菖蒲,捣贴之。疮干者,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