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50页

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 也。
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 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 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普济》治小儿天吊及历节风方中亦用之。
【附方】新十六。
咳嗽上气∶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水一碗,顺手搅千下。饮之,良久下气 不 十水肿喘∶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水和作饼,炙熟为末。空心茶服,以大小便利为 度 男子白浊∶魏元君济生丹∶用 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 下,日三服。
赤白带下∶方同上。
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沙糖水调下。(坦仙方)。
痈疽发背,一切肿毒∶ 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饼,晒收。每用一饼,
磨 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直指》)。
痘疮溃烂∶用荞麦粉频频敷之。(《痘疹方》)。
汤火伤灼∶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和敷之,如神。(《奇效方》)。
蛇盘瘰 ,围接项上∶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 浸汤 ,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 去 积聚败血∶通仙散∶治男子败积,女人败血,不动真气。用 麦面三钱,大黄二钱半,
为 头风畏冷∶李楼云∶一人头风,首裹重绵,三十年不愈。予以荞麦粉二升,水调作二饼,
更互合头上,微汗即愈。(《怪证奇方》)。
头风风眼∶荞麦作钱大饼,贴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即效如神。
染发令黑∶荞麦、针砂各二钱,醋和,先以浆水洗净涂之,荷叶包至一更,洗去。再以 无 去即黑。(《普济》)
绞肠沙痛∶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简便方》)。
小肠疝气∶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为 末,酒糊 \x叶\x 【主治】作茹食,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士良。孙思邈曰∶生食,动刺风,令人 身痒)。
\x秸\x 【主治】烧灰淋汁取碱熬干,同锻石等分,蜜收。能烂痈疽,蚀恶肉,去靥痣,最 良。穣作荐,辟壁虱(时珍。《日华》曰∶烧灰淋汁,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
【附方】新二。
噎食∶荞麦秸(烧灰淋汁,入锅内煎取白霜)一钱,入蓬砂一钱。研末。每酒服半钱。
(《
壁虱蜈蚣∶荞麦秸作荐,并烧烟熏之。
<目录>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篇名>苦荞麦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苦荞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茎青多枝,叶似荞麦而尖,开花带绿色 ,结实亦似荞麦,稍尖而棱角不峭。其味苦恶,农家磨捣为粉,蒸使气馏,滴去黄汁,乃可 作为糕饵食之,色如猪肝。谷之下者,聊济荒尔。
【气味】甘、苦,温,有小毒。
时珍曰∶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
【附方】新一。
明目枕∶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邓才《杂兴》)
<目录>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篇名>稻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音杜)、糯(亦作 )。
时珍曰∶稻 者,粳、糯之通称。《物理论》所谓“稻者溉种之总称”是矣。本草则专 指糯以为稻也。稻从舀(音函),象人在臼上治稻之义。 则方言稻音之转尔。其性粘软,
故谓之糯。
颖曰∶糯米缓筋,令人多睡,其性懦也。
【集解】弘景曰∶道家方药有稻米、粳米俱用者,此则两物也。稻米白如霜,江东无此 ,故通呼粳为稻耳,不知色类复云何也?
恭曰∶稻者, 、谷之通名。《尔雅》云∶ ,稻也。粳者不粘之称,一曰 。 胜 之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即并稻也,陶谓为二,盖不可解也。
志曰∶此稻米即糯米也。其粒大小似 米,细糠白如雪。今通呼 、糯二谷为稻,所以 惑之。按∶李含光《音义》引《字书》解粳字云∶稻也。 字云∶稻属也,不粘。粢字云∶ 稻饼也。粢盖糯也。
禹锡曰∶《尔雅》云∶ ,稻。郭璞注云∶别二名也。今沛国呼 。周颂云∶丰年多黍 多。《礼记》云∶牛宜 。《幽风》云∶十月获稻。皆是一物也。《说文》云∶ ,稻属也。
沛国谓稻为糯。《字林》云∶糯,粘稻也。 ,不粘稻也。然 、糯甚相类,以粘不粘为异 尔。当依《说文》以稻为糯。颜师古《刊谬正俗》云∶本草稻米,即今之糯米也。或通呼粳、
糯为稻。孔子云∶食夫稻。周官有稻人。汉有稻田使者。并通指 、糯而言。所以后人混称,
不知稻即糯也。
宗 曰∶稻米,今造酒糯稻也。其性温,故可为酒。酒为阳,故多热。西域记∶天竺国 土溽热,稻岁四熟,亦可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