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弱乏,因生百疾∶大麦 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合,杏仁 二升,皆熬黄香,捣筛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白汤下。(《肘后方 产后腹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以麦 一合,为末。和酒服,良久通转,神验。此 乃供奉辅太初传与崔郎中方也。(李绛《兵部手集》方)。
产后青肿,乃血水积也∶干漆、大麦 等分,为末。新瓦中铺漆一层, 一层,重重令 满,盐泥固济, 赤研末。热酒调服二钱。产后诸疾并宜 产后秘塞五、七日不通,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与粥间服。(《妇人良方》)。
妊娠去胎∶《外台》治妊娠欲去胎。麦 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短剧》用大麦芽一 升,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神效。
产后回乳,产妇无子食乳,乳不消,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 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
白汤下,甚良。(《丹溪纂要》方)。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饴糖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饧(音徐盈切)。
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糖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强硬如 也。
如饧而浊者曰 。《方言》谓之 (音长皇)。
《楚辞》云∶ 蜜饵有 ,是也。
嘉谟曰∶因色紫类琥珀,方中谓之胶饴,干枯者名饧。
【集解】
弘景曰∶方家用饴,乃云胶饴,是湿糖如浓蜜者。其凝强及牵白者饧糖,不入 韩保升曰∶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糯米、粳米、秫粟米、蜀秫米、大麻子、枳 子、黄精、白术并堪熬造。惟以糯米作者入药,粟米者 时珍曰∶饴饧,用麦 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气味】甘,大温,无毒。入太阴经。
宗 曰∶多食动脾风。
震亨曰∶饴糖属土而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寇氏谓其动脾风,言末而遗本矣。
时珍曰∶凡中满吐逆、秘结牙 、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生痰动火最甚。甘属土,肾 病毋多食甘,甘伤肾,骨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主治】补虚乏,止渴去血(《别录》)。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 润肺止嗽(思邈)。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 毒嗽,于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孟诜)。脾弱不思食人少用,能和胃气。亦用 和药 【发明】弘景曰∶古方建中汤多用之。糖与酒皆用米 ,而糖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 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也。
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之甘以缓中也。
好古曰∶饴乃脾经气分药也。甘能补脾之不足。
时珍曰∶《集异记》云∶邢曹进,河朔健将也。为飞矢中目,拔矢而镞留于中,钳之不 动,痛困俟死。忽梦胡僧令以米汁注之必愈。广询于人,无悟者。一日一僧丐食,肖所梦者。
叩 旬日而瘥。
【附方】旧二,新十。
老人烦渴∶寒食大麦一升,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饧二合,渴即饮之。(《奉亲书》)。
蛟龙症病,凡人正二月食芹菜,误食蛟龙精 面色青黄∶每服寒食饧五合,日三服。吐出蛟龙,有两头可验。吐蛔者勿用。(《金匮 要略》)。
鱼脐疔疮∶寒食饧涂之,良。干者烧灰。(《千金方》)。
瘭疽毒疮∶腊月饴糖,昼夜涂之,数日则愈。(《千金方》)。
误吞稻芒∶白饧频食。(《简便方》)。
鱼骨 咽,不能出∶用饴糖丸鸡子黄大吞之。不下再吞。(《肘 误吞钱钗及竹木∶取饴糖一斤,渐渐食尽,便出。(《外台》)。
箭镞不出∶见发明。
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千金》)。
草乌头毒及天雄、附子毒∶并食饴糖即解。(《总录》)。
手足 疮∶炒腊月糖,敷之。(《千金方》)。
火烧成疮∶白糖烧灰,粉之即燥,易瘥。(《短剧方》)。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酱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酱者,将也。能制食物 【集解】时珍曰∶面酱有大麦、小麦、甜酱、麸酱之属,豆酱有大豆、小豆、豌豆及豆 油之属。豆油法∶用大豆三斗,水煮糜,以面二十四斤,拌罨成黄。每十斤,入盐八斤,井 水四十斤,搅晒成油收取之。大豆酱法∶用豆炒磨成粉,一斗入面三斗和匀,切片罨黄,晒 之。每十斤入盐五斤,井水淹过,晒成收之。小豆酱法∶用豆磨净,和面罨黄,次年再磨。
每十斤,入盐五斤,以腊水淹过,晒成收之。豌豆酱法∶用豆水浸,蒸软晒干去皮。每一斗 入小麦一斗,磨面和切,蒸过 黄,晒干。每十斤入盐五斤,水二十斤,晒成收之。麸酱法∶ 用小麦麸蒸熟罨黄,晒干磨碎。每十斤入盐三斤,熟汤二十斤,晒成收之。甜面酱∶用小麦 面和剂,切片蒸熟, 黄晒簸。每十斤入盐三斤,熟水二十斤,晒成收之。小麦面酱∶用生 面水和,布包踏饼罨黄晒松。每十斤入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