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651页


香口去臭∶曝干梅脯,常时含之。(《毛诗疏》)。
硫黄毒发,令人背膊疼闷,目暗漠漠∶乌梅肉(焙)一两,沙糖半两,浆水一大盏,煎 七分,呷之。(《总录》)
\x核仁\x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不饥(吴普)。除烦热(甄权)。
治代指忽然肿痛,捣烂,和醋浸之(时珍。《肘后方》)。
\x花\x 【气味】微酸,涩,无毒。
【发明】时珍曰∶白梅花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有梅花汤∶用半开花,溶蜡封花口,投蜜 罐中,过时以一两朵同蜜一匙点沸汤服。
又有蜜渍梅花法∶用白梅肉少许,浸雪水,润花,露一宿,蜜浸荐酒。又梅花粥法∶用 落英入熟米粥再煮食之。故杨诚斋有“蜜点梅花带露餐”及“脱蕊收将熬粥吃”之句,皆取 其助雅致、清神思而已。
\x叶\x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休息痢及霍乱,煮浓汁饮之(大明)。
藏器曰∶嵩阳子言∶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有验。
时珍曰∶夏衣生霉点,梅叶煎汤洗之即去,甚妙。
【附方】旧一,新二。
中水毒病,初起头痛恶寒,心烦拘急,旦醒暮剧∶梅叶捣汁三升饮之良。(《肘后》)。
下部虫 ∶梅叶、桃叶一斛,杵烂蒸极热,纳小器中,隔布坐蒸之,虫尽死也。(《外 台秘要》)。
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x根\x 【主治】风痹(《别录》。出土者杀人)。
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崔氏《纂要》)。
煎汤饮,治霍乱,止休息痢(大明)。
<目录>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篇名>梅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 梅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于 树。誓曰∶吾道若成,开 花结果。后果如其言。今树尚在五龙宫北, 木梅实,杏形桃核。道士每岁采而蜜渍,以充 贡献焉。 乃榆树也。
\x实\x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时珍)。
<目录>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篇名>桃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木部有《拾遗》桃橛,今并入此。
【释名】时珍曰∶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或云 从兆谐声也。
【集解】《别录》曰∶桃生太山川谷。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核仁入药,当取解核者种之为佳,山桃仁不堪用。
颂曰∶汴东、陕西者尤大而美。大抵佳果肥美者,皆圃人以他木接成,殊失本性。入药 当用本生者为佳。今市肆卖者,多杂接核之仁,为不堪也。
宗 曰∶山中一种桃,正合《月令》桃始华者,花多子少,不堪啖,惟堪取仁入药。汴 中有油桃,小于众桃,光如涂油,不益脾胃。太原有金桃,色深黄。洛中有昆仑桃,肉深红 紫色。又有饼子桃,状如香饼子。其味皆甘。
时珍曰∶桃品甚多,易于栽种,且早结实。五年宜以刀 其皮,出其脂液,则多延数年。
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其实有红桃、绯桃、碧桃、缃桃、白桃、乌桃、金桃、
银桃、胭脂桃,皆以色名者也。有绵桃、油桃、御桃、方桃、匾桃、偏核桃,皆以形名者也。
有五月早桃、十月冬桃、秋桃、霜桃,皆以时名者也。并可供食。惟山中毛桃,即《尔雅》
所谓 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盖外不足者内有余也。冬桃 一名西王母桃,一名仙人桃,即昆仑桃,形如栝蒌,表里微赤,得霜始熟。方桃形微方。匾 桃出南番,形匾肉涩,核状如盒,其仁甘美。番人珍之,名波淡树,树甚高硕。偏核桃出波 斯,形薄而尖,头偏,状如半月,其仁酷似新罗松子,可食,性热。又杨维桢、宋濂集中并 载元朝御库蟠桃,核大如碗,以为神异。按∶王子年《拾遗记》载∶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核 桃,霜下始花,隆暑方熟。《玄中记》载∶积石之桃,大如斗斛器。《酉阳杂俎》载∶九疑有 桃核,半扇可容米一升;及蜀后主有桃核杯,半扇容水五升,良久如酒味可饮。此皆桃之极 大者。昔人谓桃为仙果,殆此类欤?生桃切片瀹过,曝干为脯,可充果食。又桃酢法∶取烂 熟桃纳瓮中,盖口七日,漉去皮核,密封二七日酢成,香美可食。《种树书》云∶柿接桃则 为金桃,李接桃则为李桃,梅接桃则脆。桃树生虫,煮猪头汁浇之即止。皆物性之微妙也。
\x实\x 【气味】辛、酸、甘,热,微毒。多食令人有热。
诜曰∶能发丹石毒,生者尤损人。
思邈曰∶《黄帝书》云∶食桃饱,入水浴,令人成淋及寒热病。
时珍曰∶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痈疖,有损无益。五果列桃为下以此。
瑞曰∶桃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食之。
【主治】作脯食,益颜色(大明)。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