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667页

吐或下可也。古 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 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 ,亦有功绩。丹溪朱氏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
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附方】新一。
咳逆不止∶《济生》柿蒂散∶治咳逆胸满。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或 》加青皮、陈皮。王氏《易简》加半夏、生姜。
\x木皮\x 【主治】下血。晒焙研末,米饮服二钱,两服可止(颂)。汤火疮,烧灰,油调敷 (时珍)。
\x根\x 【主治】血崩,血痢,下血(时珍)。
<目录>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篇名>柿内容:(音卑士。宋《开宝》)
【释名】漆柿(《日华》)、绿柿(《日用》)、青 (《广志》)、乌 (《开宝》)、花 (《日用》)、赤棠 。
时珍曰∶ 乃柿之小而卑者,故谓之 。他柿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捣碎浸 汁谓之柿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柿之名。
【集解】志曰∶ 柿生江淮以南,似柿而青黑。潘岳《闲居赋》所谓“梁侯乌 之柿”
是也。
颂曰∶ 柿出宣歙、荆襄、闽广诸州。柿大如杏,惟堪生啖,不可为干也。
【气味】甘,寒,涩,无毒。
弘景曰∶ 生啖性冷,服石家宜之,不入药用。不可与蟹同食。
【主治】压丹石药发热,利水,解酒毒,去胃中热。久食,令人寒中(《开宝》)。止烦 渴,润心肺,除腹脏冷热(《日华》)。
<目录>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篇名>君迁子内容:(《拾遗》)
【释名】KT 枣(《千金》作软枣)、 枣(《广志》。音逞)、牛奶柿(《名苑》)、丁香 柿 时珍曰∶君迁之名,始见于左思《吴都赋》,而着其状于刘欣期《交州记》,名义莫详 。KT 枣,其形似枣而软也。司马光《名苑》云∶君迁子似马奶,即今牛奶柿也,以形得 名。崔豹《古今注》云∶牛奶柿即KT 枣,叶如柿,子亦如柿而小。唐宋诸家,不知君迁、
KT枣 【集解】藏器曰∶君迁子生海南,树高丈余,子中有汁,如乳汁甜美。《吴都赋》
平仲君迁是也。
时珍曰∶君迁即KT 枣,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
一种小圆如指顶大者,名丁香柿,味尤美。《救荒本草》以为羊矢枣,误矣。其树接大柿最 佳。《广志》云∶KT 枣,小柿也。肌细而浓,少核,可以供御。即此。
【气味】甘、涩,平,无毒。
【主治】止消渴,去烦热,令人润泽(《藏器》)。镇心。久服,悦人颜色,令人轻健(
)。
<目录>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篇名>安石榴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若榴(《广雅》)、丹若(《古今注》)、金罂。
时珍曰∶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 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又按∶《齐民要术》云∶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 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也。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 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傅玄 《榴赋》所谓“灼若旭日栖扶桑”者是矣。《笔衡》云∶五代吴越王钱 改榴为金罂。《酉阳 杂 俎》言∶榴甜者名天浆。道家书谓榴为三尸酒,言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范成大诗云∶玉 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集解】弘景曰∶石榴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尤为外国所重。有甜、酢二种,医家惟 用酢者之根、壳。榴子乃服食者所忌。
颂曰∶安石榴,本生西域,今处处有之。木不甚高硕,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 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也。花有黄、赤二色。实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又 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甚美。
宗曰∶石榴有酸、淡二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霜则自 坼裂。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入药,须老木所结,收 留陈久者乃佳。
时珍曰∶榴五月开花,有红、黄、白三色。单叶者结实。千叶者不结实,或结亦无子也 。实有甜、酸、苦三种。《抱朴子》言∶苦者出积石山。或云即山石榴也。《酉阳杂俎》言 ∶南诏石榴皮薄如纸。《琐碎录》言∶河阴石榴名三十八者,其中只有三十八子也。又南中 有四季榴,四时开花,秋月结实,实方绽,随复开花。有火石榴赤色如火。海石榴高一、二 尺即结实。皆异种也。案∶《事类合璧》云∶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 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潘岳赋云∶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 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酲止醉。
\x甘石榴\x 【气味】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