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疮肿作痛∶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研,醋和敷之。(《外台秘要》)
囊疮痛痒∶红椒七粒,葱头七个,煮水洗之。一人途中苦此,湘山寺僧授此方,数日愈。
名 手足皴裂∶椒四合,以水煮之,去渣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再浸,候干,涂猪羊 脑髓,极妙。(《深师方》)
漆疮作痒∶谭氏方∶用汉椒煎汤洗之。《相感志》云∶凡至漆所,嚼川椒涂鼻上,不生 漆疮。
夏月湿泻∶川椒(炒取红)、肉豆蔻(煨)各一两,为末,粳米饭丸梧桐子大。每量人 米饮服百 飧泻不化及久痢∶小椒一两(炒),苍术二两(土炒),碾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米饮 服 久冷下痢或不痢,腰腹苦冷∶用蜀椒三升。酢渍一宿,曲三升,同椒一升,拌作粥食,
不过 老小泄泻∶小儿水泻、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用椒二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干,
碾末 水泻奶疳∶椒一分,去目碾末,酥调,稍稍涂脑上,日三度。(姚和仲《延龄方》)
食茶面黄∶川椒红,炒碾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汤下。(《胜金方》)
伤寒齿衄∶伤寒呕血,继而齿缝出血不止。用开口川椒四十九粒。入醋一盏,同煎熟,
入白 风虫牙痛∶《总录》∶用川椒红末,水和白面丸皂子大,烧热咬之,数度愈。一方∶花椒 四钱,牙皂七七个,醋一碗,煎漱之。
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三、五度便愈。(《普济方》)
妇人秃鬓∶汉椒四两,酒浸,密室内日日搽之,自然长也。(《圣惠方》)
蝎螫作痛∶川椒嚼细涂之,微麻即止。(《杏林摘要》)
百虫入耳∶川椒碾细,浸醋灌之,自出。(危氏方)
毒蛇咬螫∶以闭口椒及叶,捣封之,良。(《肘后方》)
蛇入人口∶因熟取凉,卧地下,有蛇入口,不得出者。用刀破蛇尾,纳生椒二、三粒,
裹定,须臾即自退出也。(《圣惠方》)
小儿暴惊,啼哭绝死∶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以酢浆水一升,煮五合。每灌一合。(《千 金方 舌謇语吃∶川椒,以生面包丸。每服十粒,醋汤送下。(《救急方》)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同上)
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直指方》
\x椒目\x 【气味】苦,寒,无毒。权曰∶苦、辛,有小毒。
【主治】水腹胀满,利小便(苏恭)。治十二种水气,及肾虚耳猝鸣聋,膀胱急(甄权)。
止气喘(震亨)。
【发明】权曰∶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用巴豆、菖蒲同碾细,以松脂、黄蜡 溶和为挺,纳耳中抽之。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猝暴聋者。一日一易,
神验。
宗 曰∶椒目治盗汗有功。将目微炒碾细,用半钱,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睡时调服,
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也。
震亨曰∶诸喘不止,用椒目炒碾二钱,白汤调服二、三服以上劫之,后乃随痰、火用药 时珍曰∶椒目下达,能行渗道,不行谷道,所以能下水燥湿、定喘消蛊也 【附方】新六。
水气肿满∶椒目炒,捣如膏,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留饮腹痛∶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吞 下其痛即止。又方∶椒目十四枚,巴豆一枚,豉十六枚,合捣为二丸。服之,取吐利。(《肘 后方》)
痔漏肿痛∶椒目一撮,碾细。空心水服三钱,如神。(《海上方》)
崩中带下∶椒目炒碾细,每温酒服一勺。(《金匮钩玄》)
眼生黑花∶年久不可治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醋汤下。(《本事方》)
\x叶\x 【气味】辛,热,无毒。
【主治】奔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艾及葱碾,以醋拌罨之(大明)。
杀虫,洗香港脚 \x根\x 【气味】辛,热,微毒。
【主治】肾与膀胱虚冷,血淋色瘀者,煎汤细饮。色鲜者勿服(时珍。出《证治要诀》)。
<目录>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篇名>崖椒内容:(宋《图经》)
【释名】野椒。
【集解】颂曰∶施州一种崖椒,叶大于蜀椒,彼土人四季采皮入药。
时珍曰∶此即俗名野椒也。不甚香,而子灰色不黑,无光。野人用炒鸡、鸭食。
\x椒红\x 【气味】辛,热,无毒。忌盐。时珍曰∶有毒。
【主治】肺气上喘,兼咳嗽。并野姜为末,酒服一钱匕(苏颂)
<目录>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篇名>蔓椒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猪椒(《别录》)、豕椒(《本经》)、彘椒(《别录》)、 椒(弘景)、狗椒(《别 录》)、金椒(《图经》)。
时珍曰∶此椒蔓生,气臭如狗、彘,故得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