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子及根。一云∶盛冬生花,子,至次年春采之。颂曰∶鸡舌香,
《唐本草》言其木似栗;《南越志》言是沉香花;《广志》言是草花蔓 香口。其说不定。今人皆以乳香中拣出木实似枣核者为之,坚顽枯燥,绝无气味,烧亦无 香,用疗气与口臭则甚乖疏,不知缘何以为鸡舌也?京下老医言∶鸡舌与丁香同种,其中最 大者为鸡舌,即母丁香,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葛稚川《百一方》∶治暴气刺心痛,用鸡 舌香酒服。又《抱朴子》书∶以鸡舌、黄连,乳汁煎之,注目,治百疹之在目者皆愈,更加 精明。古方治疮痈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而孙真人《千金方》无鸡舌,用丁香,似为一物也。
其采花酿成香之说,绝无知者。慎微曰∶沈存中《笔谈》云∶予集《灵苑方》,据陈藏器《拾 遗》,以鸡舌为丁香母。今考之尚不然,鸡舌即丁香也。《齐民要术》言鸡舌俗名丁子香。《日 华子》言丁香治口气,与《三省故事》载汉时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芬芳之说相合。及 《千金方》五香汤用丁香无鸡舌,最为明验。《开宝本草》重出丁香,谬矣。今世以乳香中 大如山茱萸者为鸡舌,略无气味,治疾殊乖。承曰∶《嘉 补注》及苏颂《图经》引诸书,
以鸡舌为丁香。《抱朴子》言可注眼。但丁香恐不宜入眼,含之口中热臭不可近。乳香中所 拣者,虽无气味,却无臭气,有淡利九窍之理。诸方用治小儿惊痫,亦欲其达九窍也。 曰∶ 丁香有雌、雄。雄者颗小;雌者大如山茱萸,更名母丁香,入药最胜。时珍曰∶雄为丁香,
雌为鸡舌,诸说甚明,独陈承所言甚为谬妄不知乳香中所拣者,乃番枣核也,即无漏子之核,
见果部。前人不知丁香即鸡舌,误以此物充之尔。干姜、焰硝尚可点眼,草果、阿魏番人以 作食料,则丁香之点眼、噙口,又何害哉?
【气味】辛,微温,无毒。时珍曰∶辛,温。
【主治】风水毒肿,霍乱心痛,去恶气(《别录》)。吹鼻,杀脑疳。入诸香中,令人身 香(甄权)。同姜汁,涂拔去白须 \x丁香\x(《开宝》)
【气味】辛,温,无毒。时 好古曰∶纯阳。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
曰∶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不可见火。
畏郁金。
【主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开宝》)。风疳 骨槽 劳臭,杀虫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疗五痔(李 )。治口气、冷气、冷劳反胃、
鬼疰、蛊毒,杀酒毒,消 癖,疗肾气、奔豚气、阴痛、腹痛,壮阳,暖腰膝(大明)。疗 呕逆,甚验(保升)。去胃寒,理元气。气血盛者勿服(元素)。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 虚,灰白不 【发明】好古曰∶丁香与五味子、广术同用,治奔豚之气。亦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 肾。
丁香气味尤佳。震亨曰∶口居上,地气出焉。脾有郁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之意,而浊气 上行,发为口气。若以丁香治之,是扬汤止沸尔。惟香薷治之甚捷。时珍曰∶宋末太医陈文 中,治小儿痘疮不光泽,不起发,或胀或泻,或渴或气促,表里俱虚之证。并用木香散、异 攻散,倍加丁香、官桂。甚者丁香三、五十枚,官桂一、二钱。亦有服之而愈者。此丹溪朱 氏所谓立方之时,必运气在寒水司天之际,又值严冬郁遏阳气,故用大辛热之剂发之者也。
若不分气血虚实寒热经络,一概骤用,其杀人也必矣。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
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皆愈。此得辛散苦降养阴之妙。陈承言不可点眼者,盖不知 此理也。
【附方】旧九,新十七。
暴心气痛∶鸡舌香末,
酒服一钱。(《肘后方》)
干霍乱痛,不吐不下∶ 丁香十四枚,研末,以沸汤一升和之,顿服。不瘥更作。(思邈《千金方》)
小儿吐泻∶丁香、橘红等分,炼蜜丸黄豆大。米汤化下。(刘氏《小儿方》)
小儿呕吐不止∶丁香、生半夏各一钱,姜汁浸一夜,晒干为末,姜汁打面糊丸黍米大。
量大小,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婴儿吐乳∶小儿百日 内吐乳,或粪青色。
用年少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石器煎一、二十沸,细细与服。
(陈文中《小儿方》)
小儿冷疳,面黄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为末,乳汁和蒸三次,姜汤服之。(《卫 生易 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个,陈橘皮一块(去白焙),水煎,热服。(《十便良方》)。
反胃吐食∶《袖珍方》∶用母丁香一两为末,以盐梅入捣和,丸芡子大。每噙一丸。《圣 惠方》∶用母丁香、神曲(炒)等分,为末。米饮服一钱。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 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玄方》)。
反胃关格,气噎不通∶丁香、木香各一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先以黄泥做 成碗,滤药汁于内,食前服。此方乃掾史吴安之传于都事盖耘夫有效,试之果然。土碗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