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729页

泥、
琉球诸地皆有之。朱辅《溪蛮丛笑》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处所出者,似 是而非,劲瘦不甚香。周达观《真腊记》云∶降香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心也。
其外白皮,浓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气劲而远。又嵇含《草木状》云∶紫藤香,长茎 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炱中,经久成紫香,可降神。按∶嵇氏 所说,与前说稍异,岂即朱氏所谓似是而非者乎?抑中国者与番降不同乎?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李 )。疗折伤金疮,
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时珍)。
【发明】时珍曰∶降香,唐、宋本草失收。唐慎微始增入之,而不着其功用。今折伤金 疮家多用其节,云可代没药、血竭。按∶《名医录》云∶周 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如 断,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
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万人。罗天益《卫 生宝 【附方】新二。
金疮出血∶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之。(《医林集要》)
痈疽恶毒∶番降末、枫、乳香,等分为丸,熏之,去恶气甚妙。(《集简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篇名>楠内容:(《别录》下品)
【校正】并入《海药》闸极木皮,《拾遗》 木枝叶。
【释名】 (与楠字同)。
时珍曰 【集解】藏器曰∶ 木高硕,叶如桑,出南方山中。
宗 曰∶楠材,今江南造船皆用之,其木性坚而善居水。久则当中空,为白蛾所穴。
时珍曰∶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之状,枝叶不相碍。
叶似豫章,而大如牛耳,一头尖,经岁不凋,新陈相换。其花赤黄色。实似丁香,色青,不 可食。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色赤 者坚,白者脆。其近根年深向阳者,结成草木山水之状,俗呼为骰柏楠,宜作器。
\x楠材\x 【气味】辛,微温,无毒。藏器曰∶苦,温,无毒。
大明曰∶热,微毒。
【主治】霍乱吐下不止,煮汁服(《别录 【附方】新三。
水肿自足起∶削楠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心胀腹痛,未得吐下∶取楠木削三、四两,水三升,煮三沸,饮之。(
耳出脓∶楠木烧研,以棉杖缴入。(《圣惠方》)
\x皮\x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并宜煎服(李 )。
<目录>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篇名>樟内容:(《拾遗》)
【释名】时珍曰∶其木理多纹章,故谓之樟。
【集解】藏器曰∶江东KT 船多用樟木。县名豫章,因木得名。
时珍曰∶西南处处山谷有之。木高丈余。小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凋。
夏开细花,结小子。木大者数抱,肌理细而错纵有纹,宜于雕刻,气甚芬烈。豫、章乃二木 名,一类二种也。豫即钓樟,见下条。
\x樟材\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恶气中恶,心腹痛鬼疰,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无药处 用之。煎汤,浴香港脚、疥癣风痒。作履,
【发明】时珍曰∶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 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
【附方】新一。
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用樟木屑一斗,急流水一石,煎极滚泡之,乘热安足于桶上 熏之。以草荐围住,勿令汤气入目。其功甚捷,此家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 \x瘿节\x 【主治】风疰鬼邪(时珍)。
【附方】新一。
三木节散∶治风劳,面色青白,肢节沉重,膂间痛,或寒或热,或躁或嗔,思食不能食,
被虫侵蚀,症状多端。天灵盖(酥炙,研)二两,牛黄、人中白(焙)各半两,麝香二钱,
为末。
别以樟木瘤节、皂荚木瘤节、槐木瘤节各为末五两,每以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调 前末一钱,五更顿服,取下虫物为妙。(《圣惠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篇名>钓樟内容:(《别录》下品)
【校正】并入《拾遗》枕材。
【释名】乌樟(弘景)、KT 时珍曰∶樟有大、小二种,紫、淡二色。此即樟之小者。按∶郑樵《通志》云∶钓樟亦 樟之类,即《尔雅》所谓“KT ,无疵”是也。又相如赋云∶ 、楠、豫、章。颜师古注 云∶ 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观此,则豫即《别录》所谓钓樟者也。根 似乌药香,故又名乌樟。
【集解】弘景曰∶钓樟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乌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