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749页

,七个用黑牵牛二钱半同炒,
七个用食盐二钱同炒,七个用萝卜子二钱半同炒,七个用巴豆十四个同炒,七个用斑蝥十四 个(去头、足)同炒。拣去萝卜子、巴豆、斑蝥三味不用。入青木香五钱,南木香、官桂各 二 钱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盐汤下,一日三服。脏毒下血∶苦 楝子炒黄为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饮每吞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腹中长虫∶楝实以 淳苦酒渍一宿,绵裹,塞入谷道中三寸许,日二易之。(《外台秘要》)。
合,捣 为末。每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米饮下。(《摘玄方》)。
\x根及木皮\x 【气味】苦,微寒,微毒。
大明曰∶雄者根赤有毒,吐泻杀人,不可误服。雌者入服食,每一两可入糯米五十粒同 煎,杀毒。若泻者,以冷粥止之。不泻者,以热葱粥发之。
【主治】蛔虫,利大肠(《别录》)。苦酒和,涂疥癣甚良(弘景)。治游风热毒,风疹恶 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大明)。
【附方】旧四,新六。
消渴有虫∶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饮之,虽困顿 不妨。下虫如蛔而红色,其渴自止。消渴有虫,人所不知。(洪迈《夷坚志》)
小儿蛔虫∶楝木皮削去苍皮,水煮汁,量大小饮之。
《斗门方》∶用为末,米饮服二钱。《集简方》∶用根皮,同鸡卵煮熟,空心食之。次日 虫 。《简便方》∶用楝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沙锅熬成膏。五更初,温 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小儿诸疮∶恶疮、秃疮、蠼 疮、浸淫疮,并宜楝树皮或枝烧灰敷之。干者猪脂调。(《千 金方》)。
口中 疮∶东行楝根细锉,水煮浓汁,日日含漱,吐去勿咽。(《肘后方》)。
蜈蚣蜂伤∶楝树枝、叶汁,涂之良。(杨起《简便方》)。
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方》)
\x花\x 【主治】热痱,焙末掺之。铺席下,杀蚤、虱(时珍)。
\x叶\x 【主治】疝入囊痛,临发时煎酒饮(时珍)。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槐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嘉 》槐花、槐胶。
【释名】 (音怀)。
时珍曰∶按∶《周礼》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吴澄注云∶槐之言怀也,怀来人 于此也。王安石释云∶槐华黄,中怀其美,故三公位之。《春秋元命包》云∶槐之言归也。
古者树槐,听讼其下,使情归实也。
【集解】《别录》曰∶槐实生河南平泽。可作神烛。
颂曰∶今处处有之。其木有极高硕者。按∶《尔雅》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 槐,昼 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四月、五月开黄花,六月、
七月结实。七月七日采嫩实,捣汁作煎。十月采老实入药。皮、根采无时。医家用之最多。
时珍曰∶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规,二旬而叶成。初生嫩 炸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其木材坚重,有青黄白 黑色。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其实作荚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 为好。《周礼》∶秋取槐、檀之火。《淮南子》∶老槐生火。《天玄主物簿》云∶老槐生丹。槐 之神异如此。
\x槐实\x 【修治】 曰∶凡采得,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以铜锤捶破,用乌牛乳 浸一宿,蒸过用。
【气味】苦,寒,无毒。
《别录》曰∶酸、咸。之才曰∶景天为之使。
【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本经》)。久服,
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 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又堕胎(《别录》)。
治大热难产(甄权)。杀虫去风。合房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
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 如舡车上者(藏器)。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 粒 (大明)。疏导风热(宗 )。
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李杲)。
【发明】好古曰∶槐实纯阴,肝经气分药也。治证与桃仁同。
弘景曰∶槐子,以十月巳日采相连多者,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服 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
颂曰∶折嫩房角作汤代茗,主头风,明目补脑。水吞黑子,以变白发。扁鹊明目使发不 落法∶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服二枚,日加一枚。
至十日,又从一枚起,终而复始。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大良。
时珍曰∶按∶《太清草木方》云∶槐者虚星之精。十月上巳日采子服之,去百病,长 生通神。《梁书》
言∶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