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曰∶味甘而微酸、辛,其性平。
【主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痨,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 痢,并后分急痛(大明)。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 中风,口噤不语。并宜细研乳头香末方寸匕,以酒煎苏方木,调服,立吐恶物瘥(《海药》)。
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藏器)。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发明】元素曰∶苏木性凉,味微辛。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又能破死血,产 后血肿胀满欲死者宜之。
【附方】旧一,新五。
产后血晕∶苏方木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方》)。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乃血入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两碗,煮一碗,入人参末一两服。
随时加减,神效不可言。(胡氏方)。
破伤风病∶苏方木(为散)三钱,酒服立效。
名独圣散。(《普济方》)。
香港脚肿痛∶苏方木、鹭鸶藤等分,细锉,入淀粉少许,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后洗。
(《普济方》)。
偏坠肿痛∶苏方木二两,好酒一壶煮熟,频饮立好。(《集简方》)。
金疮接指∶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数日如故。(《摄 生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乌木内容:(《纲目》)
【释名】乌 木( ,音漫)、
时珍曰∶木名文木,南人呼文如 ,故也。
【集解】时珍曰∶乌木出海南、云南、南番。叶似棕榈。其木漆黑,体重坚致,可为箸 及器物。有间道者,嫩木也。南人多以系木染色伪之。《南方草物状》云∶文木树高七、八 丈,其色正黑,如水牛角,作马鞭,日南有之。《古今注》云∶乌文木出波斯,舶上将 乌文KT 然。温、括、婺等州亦出之,皆此物也。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解毒,又主霍乱吐利,取屑研末,温酒服(时珍)。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桦木内容:(宋《开宝》)
【释名】KT 。
藏器曰∶晋·中书令王 《伤寒身验方》中作KT 字。
时珍曰∶画工以皮烧烟熏纸,作古画字,故名KT 。俗省作桦字也。
【集解】藏器曰∶桦木似山桃,皮堪为烛。
宗 曰∶皮上有紫黑花匀者,裹鞍、弓、镫。
时珍曰∶桦木生辽东及临洮、河州、西北诸地。其木色黄,有小斑点红色,能收肥腻。
其皮浓而轻虚软柔,皮匠家用衬靴里,及为刀靶之类,谓之暖皮。胡人尤重之。以皮卷蜡,
可作烛点。
\x木皮\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诸黄胆,浓煮汁饮之良(《开宝》)。
煮汁冷冻饮料,主伤寒时行热毒疮,特良。即今豌豆疮也(藏器)。
烧灰合他药,治肺风毒(宗 )。治乳痈(时珍)。
【附方】旧一,新四。
乳痈初发∶肿痛结硬欲破,一服即瘥。以北来真桦皮烧存性,研,无灰酒温服方寸匕,
即卧,觉即瘥也。(沈存中《灵苑方》)。
乳痈腐烂∶靴内年久桦皮,烧灰。
酒服一钱,日一服。(唐瑶《经验》)。
肺风毒疮∶遍身疮疥如疠,及瘾疹瘙痒,面上风刺,妇人粉刺,并用桦皮散主之。桦皮 (烧灰)四两,枳壳(去穣,烧)四两,荆芥穗二两,炙甘草半两,各为末,杏仁(水煮过,
去 皮、尖)二两(研泥烂),研匀。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疮疥甚者,日三服。(《和剂方》)。
小便热短∶桦皮浓煮汁,饮。(《集简方》)。染黑须发∶KT 皮一片,包侧柏一枝,烧烟 熏香油碗 \x脂\x 【主治】烧之,辟鬼邪(藏器)。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木内容:(《拾遗》)
【释名】
【集解】藏器曰∶生林泽山谷。木文侧戾,故曰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风血羸瘦,补腰脚,益阳道,宜浸酒饮(藏器)。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榈木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 时珍曰∶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 ,误矣。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李 )。破血块,冷嗽,煮 汁热服。为枕令人头痛,性热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棕榈内容:(《宋嘉 》)
【释名】 榈。
时珍曰∶皮中毛缕如马之鬃KT ,故名。KT ,俗作棕。KT ,音闾,鬣也。 ,音 并。
【集解】颂曰∶棕榈出岭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无枝条。叶大而圆,
有如车轮,萃于树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