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取开。每 用一匙温酒调服,一日二次,极有效验。《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 青烛之精,命不复殒。
【附方】旧二。
一切风疾∶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用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皮,细锉)五 斤,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净锅慢火煎如稀饴,瓷瓶盛之。每温酒服一匙,日三服。
一方∶入童子小便同煎。(《圣惠方》)。误吞铜铁不下∶用南烛根烧研,熟水调服一钱,即下。
(《圣惠方》)
\x子\x 【气味】酸、甘,平,无毒。
【主治】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时珍)。
青精饭 见谷部。
<目录>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篇名>五加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五佳(《纲目》)、五花(《炮炙论》)
追风 时珍曰∶此药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杨慎《丹铅录》作五佳,云一枝五叶 者佳故也。蜀人呼为白刺。谯周《巴蜀异物志》名文章草。有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
以金买草,不言其贵。是矣。本草豺漆、豺节之名,不知取何义也?颂曰∶蕲州人呼为木骨,
吴中俗名追风使。
【集解】《别录》曰∶五加皮五叶者良,生汉中及冤句。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
阴干。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东间弥多。四叶者亦好。颂曰∶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
春生苗,茎、叶俱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
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
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色,骨坚硬。一说今有数种∶汴京、北地者,大片类秦皮、黄柏辈,
平直如板而色白,绝无气味,疗风痛颇效,余无所用。吴中乃剥野椿根皮为五加,柔韧而无 味,殊为乖失。今江淮所生者,根类地骨皮,轻脆芬香。其苗茎有刺类蔷薇,长者至丈余。
叶五出,香气如橄榄。春时结实,如豆粒而扁,青色,得霜乃紫黑。俗但名为追风使,以渍 酒疗风,乃不知其为真五加皮也。今江淮、吴中往往以为藩蓠,正似蔷薇、金樱辈,而北间 多不知用此种。 曰∶五加皮树本是白楸树。其上有叶如蒲叶,三花者是雄,五花者是雌。
阳人使阴,阴人使阳,剥皮阴干。机曰∶生南地者类草,故小;生北地者类木,故大。时珍 曰∶春月于旧枝上抽条叶,山人采为蔬茹。正如枸杞生北方沙地者皆木类,南方坚地者如草 类也。唐时惟取峡州者充贡。雷氏言叶如蒲者,非也。
\x根皮(同茎)\x 【气味】辛,温,无毒。
之才曰∶远志为之使。恶玄参、蛇皮。
【主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 ,小儿三岁不能行,疽 ,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
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别录》)。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 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甄权)。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大明)。
酿酒饮,治风痹四肢挛急(苏颂)。作末浸酒饮,治目僻眼KT (雷 )。叶∶作蔬食,去 皮肤风湿 【发明】弘景曰∶煮根茎酿酒饮,益人。道家用此作灰煮石,与地榆并有秘法。慎微曰∶ 东华真人《煮石经》云∶昔有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云∶何以得长久?何不食石蓄金盐,母 何以得长寿?何不食石用玉豉。玉豉,地榆也。金盐,五加也。皆是煮石而饵得长生之药也。
昔孟绰子、董士固相与言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不用明月宝珠。
又昔鲁定公母服五加酒,以致不死,尸解而去。张子声、杨建始、王叔才、于世彦等,皆服 此酒而房室不绝,得寿三百年。亦可为散以代汤茶。王君云∶五加者,五车星之精也。水应 五湖,人应五德,位应五方,物应五车。故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液;白气入节,则有西方 之津;赤气入华,则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则有北方之饴;黄烟入皮,则有戊己之灵。五 神镇生,相转育成。饵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婴。时珍曰∶五加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其功良 深。仙家所述,虽若过情,盖奖辞多溢,亦常理尔。造酒之方∶用五加根皮洗净,去骨、茎、
叶,亦可以水煎汁,和曲酿米酒成,时时饮之。亦可煮酒饮。加远志为使更良。一方∶加木 瓜煮酒服。谈野翁《试验方》云∶神仙煮酒法∶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袋盛,
入无灰好酒二斗中,大坛封固,安大锅内,文武火煮之。坛上安米一合,米熟为度。取出火 毒,以渣晒干为丸。每旦服五十丸,药酒送下,临卧再服。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
添精补髓。久服延年益老,功难尽述。王纶《医论》云∶风病饮酒能生痰火,惟五加一味浸 酒,日饮数杯,最有益。诸浸酒药,惟五加与酒相合,且味美也。
【附方】旧二,新六。
虚劳不足∶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水一石五斗,煮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