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生地龙、釜上墨、生猪脂等分。研匀,葱汁和,捻作挺子,绵裹塞之。《圣 惠方》∶用地龙为末,吹之。耳中耵聍干结不出∶用白蚯蚓,入葱叶中化为水,滴耳令满。
不过数度,即易挑出。
蚰蜒入耳∶地龙,为末,入葱叶内,化水点入,则蚰蜒亦化为水。(《圣惠方 白秃头疮∶干地龙为末,入轻粉,麻油调搽。(《普济方》)
瘰 溃烂流串者∶用荆芥根下段,煎汤温洗,良久,着疮破紫黑处,以针刺去血,再洗 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时收取,炭火上烧红,为末。每一匙,入乳香、没 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油调敷之,如神。此武进朱守仁所传有验方。(《保命 集》)
龙缠疮毒∶水缸底蚯蚓一条,连泥捣敷,即愈。
蜘蛛咬疮遍身皆有∶以葱一枚,去尖头,将蚯蚓入叶中,紧捏两头,勿令泄气,频摇动,
即化为水,以点咬处,甚效。(《谭氏小儿方》)
阳证脱肛∶以荆芥、生姜煎汤洗之;用地龙(蟠如钱样者,去土)一两,朴硝二钱,为 末,油调敷之。(《全幼心鉴》)
中蛊下血如烂肝者∶以蚯蚓十四枚,苦酒三升渍至蚓死,服水。已死者皆可活。(《肘 后方》)
疠风痛痒∶白颈蚯蚓,去土,以枣肉同捣,丸梧子大。每美酒下六十丸。忌姜、蒜。(《活 人心统》)对口毒疮,已溃出脓,取韭地蚯蚓,捣细,凉水调敷,日换三、四次。(《扶寿精 方》)
耳聋气闭∶蚯蚓、川芎 各两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 一服,三夜立效。(《圣济总录》)
口舌糜疮∶地龙、吴茱萸,研末,醋调生面和,涂足心,立效。(《摘玄方》)
\x蚯蚓泥\x 见土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篇名>蜗牛内容:(瓜、娲、涡三音。《别录》中品)
【释名】蠡牛(蠡音螺。《药性》)、
山蜗(弘景)、蜗螺 弘景曰∶蜗牛,山蜗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矣。
时珍曰∶其头偏戾如 ,其形盘旋如涡。故有娲、涡二者,不独如瓜字而已。其行延引 ,故曰蜒蚰。《尔雅》谓之 蠃。孙炎注云∶以其负蠃壳而行,
【集解】
弘景曰∶蜗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壳耳。
大明曰∶此即负壳蜒蚰也。
保升曰∶蜗牛生池泽草树间。形似小螺,白色。头有四黑角,行则头出,惊则首尾俱缩 入壳中。
颂曰∶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乍晴,竹林池沼间多有之。其城墙阴处,一 种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
时珍曰∶蜗身有涎,能制蜈、蝎。夏热则自悬叶下,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x蜗牛\x 【气味】咸,寒,有小毒。畏盐。
【主治】贼风 僻, 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别录》)
权)。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 毒,研烂涂之(时珍)
【发明】
颂曰∶入婴孩药最胜。
时珍曰∶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附方】旧三,新二十。
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
大肠脱肛∶《圣惠》∶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用蜗牛一两,烧灰,猪脂和敷,
立缩。又治上证及痢后脱肛。用干蜗 水一盏,煎半盏调服。日三。
蜗牛一枚,
盏,汤瓶中封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调,扫敷疮上。日十余度,热痛止则疮便愈。(《集 验方》)瘰 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危氏)瘰 已溃∶蜗牛 烧研,轻粉少许,用猪脊髓调,敷之。(危氏方)。喉痹肿塞∶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臾 立通。又用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立效。(《圣惠方》)喉风肿痛∶端午 日午时,取蜒蚰十余条,同盐三、四个,小瓶内封固,俟化成水,收水点之。(唐氏)喉塞 口 噤∶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矾(半生半烧)二钱。研为末。每水调半 钱服,
得吐立通。(《圣济总录》)耳腮 肿及喉下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敷之。面上毒疮初起者∶ 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贴之,即退。纸上留一小孔出气。此乃凌汉章 秘传极效方也。(谈野翁《试验方》)。赤白翳膜∶生蜗牛一枚,捣丹砂末于内,火上炙沸,
以绵染汁敷 中,日二。(《圣惠方》)鼻血不止∶蜗牛(爆干)一枚,乌贼骨半钱,研末吹 之。
(《圣济总录》)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又方∶用蜗 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滴耳聋闭∶蜗牛膏∶用 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为末,瓷盒盛之,火 赤,研末,入片脑一字。每以油 调一字,滴入耳中。无不愈者。(并《圣惠方》)蚰蜒入耳∶蜗牛椎烂,置于耳边,即出也。
(《瑞竹堂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