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884页

从其类也。
\x头\x (五月五日收)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烧服,止痢,主消渴,去冷气,除痞症,食不消(《别录》)。同蛇头 烧灰酒服,治小肠痈有效(《集成》)。百虫入耳,烧研,绵 \x皮\x 【主治】妇人乳核硬疼,烧灰空心温酒服(《圣惠》)。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篇名>鳅鱼内容:(音酋。《纲目》)
【释名】泥鳅(俗名)、 鱼(《尔雅》)。
时珍曰∶按∶陆佃云∶鳅性酋健,好动善扰,故名。小者名KT 鱼。孙炎云∶ 者,
寻习其泥也。
【集解】时珍曰∶海鳅生海中,极大。江鳅生江中,长七、八寸。泥鳅生湖池,最小,
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
与他鱼牝牡,故《庄子》云“鳅与鱼游”。生沙中者微有文采。闽、广人 去脊骨,作 甚美。《相感志》云∶灯心煮 甚妙。
【气味】甘,平,无毒。
弘景曰∶不可合白犬血食。一云凉。
【主治】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时珍)。同米粉煮 【附方】新五。
消渴饮水∶用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干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 汲 水调下,日三。名沃焦散。(《普济方》)
喉中物哽∶用生鳅鱼,线牢缚其头,以尾先入喉中,牵拽出之。(《普济方》)
揩牙乌髭∶泥鳅 入瓦罐内,盐泥固济 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集简方》)
牛狗羸瘦∶取鳅鱼一、二枚,从口鼻送入,立肥也。(陈藏器)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篇名>鱼内容:(音 。《拾遗》)
【校正】时珍曰∶《食疗》黄鱼系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黄鱼(《食疗》)、蜡鱼(《御览》)、
时珍曰∶ 肥而不善游,有 如之象。曰黄曰蜡,言其脂色也。玉版,言其肉色也。《异 物志》名含光,言其脂肉夜有光也。《饮膳正要》云∶辽 【集解】藏器曰∶ 长二、三丈,纯灰色,体有三行甲。逆上龙门,
时珍曰∶ 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 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居也,在矶石湍 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多误入之。昔人所谓“ 鲔岫居”,
世 俗所谓“鲟 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船游数日,待其困惫,方敢掣取。其小者近百斤。其大者 长二、三丈,至一、二千斤。其气甚腥。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蜡。其脊骨 及鼻,并 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子盐藏亦佳,其鳔亦可作胶。其肉骨煮炙及作 皆美。
《翰墨大全》云∶江淮人以鲟 \x肉\x 【气味】甘,平,有小毒。
诜曰∶发气动风,发疮疥。和荞麦食,令人失音。
宁源曰∶味极肥美,楚人尤重之。多食,生热痰。作 奇绝,亦不益人。
时珍曰∶服荆芥药,不可食。
【主治】利五脏,肥美人。多食,难克化 \x肝\x 【气味】无毒。
【主治】恶疮疥癣。勿以盐炙食(藏器)。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篇名>鲟鱼内容:(《拾遗》)
【释名】 鱼(寻、淫二音)
时珍曰∶此鱼延长,故从寻从覃,皆延长之义。《月令》云∶ 故有王鲔之称。郭璞云∶大者名王鲔,小者名叔鲔,更小者 云∶周洛曰鲔,蜀曰 明溺海死,化为此鱼。盖尉亦 【集解】藏器曰∶鲟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
时珍曰∶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 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
见日则目眩。其状如 ,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 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 , 骨不脆。罗愿云∶ 鲟状如鬻鼎,上大下小,大头哆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诜曰∶有毒。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 人忌之。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症瘕。作 虽珍,亦不益人。
【主治】补虚益气,令人肥健(藏器)。煮汁饮,治血淋(孟诜)。
\x鼻肉\x 作脯名鹿头,亦名鹿肉,言美也。
【主治】补虚下气(藏器)。
\x子\x(状如小豆)
【主治】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篇名>牛鱼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东海。其头似牛。
时珍曰∶按∶《一统志》云∶牛鱼出女直混同江。大者长丈余,重三百斤。无鳞骨,其 肉脂相间,食之味长。又《异物志》云∶南海有牛鱼,一名引鱼,重三、四百斤,状如鳢,
无鳞骨,背有斑纹,腹下青色。知海潮,肉味颇长。观二说,则此亦 属也。 、引声亦相 近。
\x肉\x 无毒。
【主治】六畜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