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玳瑁为器,谓之龟筒。入药 亦以生脱为主。
《日华》曰∶ 即 也。皮可宝装饰物。
时珍曰∶ 诸说不一。按∶《山海经》云∶ 似玳瑁而薄。应劭注《汉书》云∶ 古典。质以众论,则 即 之大者,当以藏 玳瑁之属。非若山龟不能入水也。故功用专于 记》云∶ 似玳瑁,大如笠,
不任作器,惟堪贴饰。今人谓 广七、八寸,长二三尺。彼人以乱玳瑁。肉味如鼋可食。
《酉阳杂俎》云∶系臂状如龟,生南海。捕者必先祭后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风热,利肠胃(时珍)。
\x血\x 【气味】咸,平,微毒。
【主治】疗俚人毒箭伤(弘景)。中刀箭闷绝者,刺饮便安(《日华》。藏器曰∶南人用 铜及蛇汁毒,亦多养此用)。
\x龟筒\x 【释名】 皮。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饮(大明)。解药毒、蛊毒(时珍)。
【附录】 (音迷麻)、 (音朝)。时珍曰∶按∶《临海水土记》云∶ ,状似 ,而甲薄,形大如龟,味极美,一枚有膏三斛。又有 ,亦如 ,腹 边沙中。
<目录>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篇名>玳瑁内容:(宋《开宝》)
【释名】玳瑁(音代昧,又音毒目)。
时珍曰∶其功解毒,毒物之所 嫉者,故名。
【集解】藏器曰∶玳瑁生岭南海畔山水间。大如扇,似龟,甲中有纹。士良曰∶其身似 龟,首、嘴如鹦鹉。
颂曰∶今广南皆有,龟类也。大者如盘,其腹、背甲皆有红点斑纹。入药须用生者乃灵。
凡遇饮食有毒,则必自摇动,死者则不能,神矣。今人多用杂龟筒作器皿,皆杀取之,又经 煮拍,故生者殊难得。
时珍曰∶按范成大《虞衡志》云∶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鼋,而壳稍长,背有甲十 三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其裙边有花,缺如锯齿。无足而有四鬣,前长后短,皆有鳞,
斑纹如甲。海人养以盐水,
。但老者甲浓而色明,小者甲薄而色暗。世言鞭血成斑,谬矣。取时必倒悬其身,用滚醋泼 之,则甲逐片应手落下。《南方异物志》云∶大者如 ,背上有鳞 煮柔作器,治以鲛鱼皮,莹以枯木叶,即光辉矣。陆佃云∶玳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谓之护 卵。
\x甲\x 【气味】甘,寒,无毒。宗 曰∶入药用生者,性味全也。既 熟犀义同。
【主治】解岭南百药毒(藏器)。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日华》)。疗心风,解烦热,
行气血,利大小肠,功与肉同(士良)。磨汁服,解蛊毒,生佩之,
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时珍)。
【发明】时珍曰∶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始用之也。
又见鳖甲。
【附方】旧一,新三。
解蛊毒∶生玳瑁磨浓汁,水服一盏即消。(杨氏《产乳》)
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 温服半合,日三服,最良。(《灵苑方》)
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 ,和匀,温服。(闻人规《痘疹论》)
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用生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
薄荷汤下,日一服。(《鸿飞集》)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诸风毒,逐邪热,去胸膈风痰,行气血,镇心神,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士 良)。
\x血\x 【主治】解诸药毒,刺血饮之(《开宝》)。
【附录】撒八儿 时珍曰∶按∶刘郁《西使记》云∶出西海中。乃玳瑁 吐出,年深结成者,其价如金。伪作者,乃犀牛粪也。窃谓此物贵重如此,
知果是玳瑁遗精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
<目录>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篇名>绿毛龟内容:(《蒙筌》)
【释名】绿衣使者(《纲目》)。
【集解】时珍曰∶绿毛龟出南阳之内乡及唐县,今惟蕲州以充方物 畜水缸中,饲以鱼虾,冬则除水。久久生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 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他龟久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南 齐 金色可爱。云置碗中,能辟蛇虺之毒。此亦龟之异也。
【修治】时珍曰∶此龟古方无用者。近世滋补方往往用之,大抵与龟甲同功。刘氏先天 丸用之,其法用龟九枚,以活鲤二尾安釜中,入水,覆以米筛,安龟在筛上蒸熟,取肉晒干。
其甲仍以酥炙黄,入药用。又有连甲、肉、头、颈俱用者。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时珍)。
收 藏书笥,可辟蠹虫(嘉谟)。
<目录>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篇名>疟龟内容:(《拾遗》)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