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作汤代茗,风痒渐驱。二者用之,并宜炒过。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伏牛花内容:\r伏牛花\pj302.bmp\r 味苦、甘,气平。无毒。一名隔虎刺花,惟生蜀益近郡。川泽傍才有,茎深赤刺多 。叶青细,似柏叶而不尖;花浅黄,如杏花而作穗。三月半后,收采阴干。主大风遍身碎疼 ,疗湿痹四肢挛急。五痔下血堪止,风眩头痛能驱。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南藤内容:\r南藤\pj303.bmp\r (即丁公藤)
味辛,气温。无毒。出泉州荣州,(并属福建。)生南山山谷。常依楠木,故名南藤。叶 如杏叶略尖,苗似马鞭无节。
皮色紫褐,收采无时。专治风疼,用渍酒服。排 性烈亦可摩吞,令人皓发变 黑。\x石南藤\x生于石山,株高硕凌冬不凋。如枇杷叶,但背无毛。似椿树花,细碎成簇。
秋结红实,收采随时。
甚多,一名鬼目。恶大小蓟,使五加皮。治肾衰脚弱最宜,疗风淫湿痹并效。女人不可久服,
犯则切切思男。\x实\x杀 虫毒尤灵,亦逐风痹积聚。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蔓荆实内容:\r蔓荆实\pj304.bmp\r 味苦、辛、甘,气温、微寒。阳中之阴。无毒。不拘州土,惟盛水滨。实系蔓生,
名因直述。大如梧子,色黑轻虚。依时收采阴干,炒研去衣才用。乃太阳经药,恶乌头石膏 。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理本经头痛,头沉昏闷。利关节,长发髭。通九窍去虫,散风淫 明目。脑鸣仍止,齿动尤坚。久服耐老轻身,令人光泽脂致(音雉。)胃虚者禁服,恐作祸 生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牡荆实内容:\r牡荆实\pj305.bmp\r 味苦,气温。无毒。高岸田野,俱各丛生。种有责黄两般,惟取青者为上。因茎坚劲,
故以牡称。乡人只呼黄荆,
法司常作棰杖。八月采实,向日曝干。凡入药中,必须炒研。防风为使,单恶石膏。下肺气,
止咳逆咽喉;通胃气,除 寒热骨节。通神见鬼,又载仙方。得柏实青葙,疗头风甚验。\x叶\x主香港脚肿满,湿 湿 疮;仍治霍乱转筋,血淋血痢。
\x根\x解肌 上炙熏,沥取 汁传送,(每沥一杯加姜汁二茶匙。)消痰沫如神。治老人中风失音昏危,疗小儿发热惊痫抽 搐。气实能食者宜服,气虚 少食者忌之。故丹溪云∶虚痰用竹沥,实痰用荆沥。二味俱开经络,行血气要药也。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猪苓内容:\r猪苓\pj306.bmp\r 味甘、苦、淡,气平。降也,阳也。无毒。多产衡山,八月收采。作块类猪粪,故此 名猪苓。用须去净黑皮,经入膀胱与肾。通淋消肿满,除湿利小便。盖苦泄滞,甘助阳,淡 利窍故尔。《衍义》又云∶行水之功居多,大能燥亡津液。倘无湿证,勿轻用之。若久煎尝 ,损肾昏目。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紫葳内容:\r紫葳\pj307.bmp\r (即凌霄花) 味酸,气微寒。无毒。多生山谷,处处有之。初作蔓藤依木,旋长岁久 延 引,直至杪梢,夏开黄赤色花,因以凌霄为誉。称时采曝,惟畏卤咸。取其有守能独行,故 用女科调月信。治血痛要药,补阴衰捷方。崩中带下立安,症瘕血闭即遂。去产乳余疾,散 酒热风。茎叶味苦同煎,亦生痿蹙益气。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南烛枝叶内容:\r南烛枝叶\pj308.bmp\r 味苦,气平。无毒。江左吴越最多,江东州郡亦有。初生甚矮,越四五载,仅与 菘莱相侔;久养渐长,历三十年,方成木株而大。叶类茶茗圆浓,实若茱萸缀多。谓本木株 而似草类,故名南烛草木,又名草木之王。取汁渍米甚为,炊饭食最甘美。南人又曰∶乌饭 树叶是也。治大人一切风疾,多采煎汤;疗小儿误吞铜钱,单用烧末。悦颜色耐老,坚筋骨 健行。久服身轻不饥,多服发白变黑。《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 烛之津,命不复殒,此之谓也。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乌药内容:\r乌药\pj309.bmp\r (一名旁其) 味辛,气温。气浓于味,阳也。无毒。此药甚贱,各处俱生。虽称天台 者 ,香白固优;不及海南者,功力尤大。根采旁附,(直根不堪用。有二种,天台者白而虚软 ,海南者黑褐坚硬。)状取连珠。(如镯珠连者佳。)入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腑。因多走 泄 ,不甚刚强。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止翻胃消食积作胀,缩小便逐气衡致疼。辟疫瘴时行,
解蛊毒卒中。攻女人滞凝血气,去小儿积聚蛔 。猫犬病生,磨水灌效。叶采入剂,下气亦 灵。但力缓迟,须醋浸炙。
<目录>卷之四\木部<篇名>茶茗内容:味甘、苦,气微寒。无毒。江淮闽浙俱有,蒙山中顶独佳。(《茶谱》云∶雅州蒙山 有五顶,顶上各有茶园。其四顶茶园采摘不废,惟中顶草木繁密,云雾遮蔽,鸷兽时出,人 迹罕到。春分前后,多构人力,俟雷发声,并步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饮 ,即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