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5-本草衍义-第16页

蟹发风等 物。令急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 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政散,日三服,分败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 涂新湿药。凡如此,及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 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瓦斯,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 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目录>卷十<篇名>零陵香内容: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加,此即蕙草是也。
<目录>卷十<篇名>天麻内容: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
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苗则赤箭也。
<目录>卷十<篇名>荜茇内容:荜茇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目录>卷十<篇名>使君子内容: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
澧。其仁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仁,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仁,盖绝小。
今医家或兼用壳。
<目录>卷十<篇名>密蒙花内容:利州路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 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尽善。
<目录>卷十一<篇名>大黄内容: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 当须 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 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目录>卷十一<篇名>桔梗内容: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陶隐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 ,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今详之,
非也。隐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乱人参。《唐本》注却以苗难之,乃本注误矣。
<目录>卷十一<篇名>甘遂内容: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目录>卷十一<篇名>葶苈内容: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 。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 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目录>卷十一<篇名>荛花内容: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 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目录>卷十一<篇名>旋覆花内容:叶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 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其旋花四月五月有 花,别一种,非此花也,第八卷已具。
<目录>卷十一<篇名>藜芦内容:藜芦为末,细调,治马疥痒。
<目录>卷十一<篇名>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内容: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 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
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 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着。
<目录>卷十一<篇名>射干内容:此乃荀子所说“西方之木,名曰射干”者也。《注》复引《本草》曰∶“不合以射干 为木”。殊不知五行只以水、火、木、金、土而言之,故儒者以草、木皆木也,金、铅皆金 也,粪、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也。由是言之,即非佛经所说火宅喻之兽,
及阮公所云临层城者之木。况《本经》亦曰∶“一名草姜”,故知是草无疑。今治肺气、喉 痹为佳。日华子曰∶“大小似高良姜,赤黄色”。此得之。
<目录>卷十一<篇名>半夏内容: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 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壹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
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目录>卷十一<篇名>蜀漆内容: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此草也。虑岁久,人或别有异论,故预 云。余如经。
<目录>卷十一<篇名>常山内容:蜀漆根也,亦治疟、吐痰,如鸡骨者佳。
<目录>卷十一<篇名>青葙子内容:经中并不言治眼,《药性论》始言之。能治肝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萧炳可云 ∶“理眼。”日华子云∶“益脑髓,明耳目,镇肝。”今人多用之治眼,殊不与经意相当。
<目录>卷十一<篇名>白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