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5-本草衍义-第25页

余兔至秋深时则可食,金气全也。才至春夏,其 味变。取四脚肘后毛为逐食,饲雕鹰,至次日吐出。其意欲腹中逐尽脂肥,使饥急捕逐速尔 。然作酱必使五味。即患豌豆疮,又食此,则发毒太甚,恐斑烂损人。
<目录>卷十六<篇名>(音羸)鼠内容:经中不言性味,惟是于难产通用药中云∶ 鼠,微温,毛赤黑色,长尾,人捕 得取皮为暖帽。但向下飞则可,亦不能致远。今关西山中甚有,毛极密,人谓之飞生者是也 。《注》中又引水马,首如马,身如虾,背伛偻,身有竹节纹,长二三寸,今谓之海马。
<目录>卷十六<篇名>鼹鼠内容:鼹鼠也,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 短,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饲鹰。陶不合更引“今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猪,灰 赤色者也。设使是鼠,则熟能见其溺精成鼠也。”陶如此轻信,但真醇之士,不以无稽之言 为妄矣,今经云∶“在土中行。”则鼢鼠无疑。
<目录>卷十六<篇名>獭内容: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 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
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垢不着,如 风霾翳目,即就袖口拭目中即出。又毛端果不着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序例》言“獭胆 分杯”,尝试之,不验。惟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 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目录>卷十六<篇名>狐内容:今用肝治风,皮兼毛用为裘者是也。此兽多疑,极审听。人智出之,以多疑审听而捕取 。捕者多用 。
<目录><篇名>卷十六内容:肥矮,毛微灰色,头连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阔。蒸食之极美。貉形如小狐,毛 黄褐色。野兽中 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目录>卷十六<篇名>野猪黄内容:野猪黄在胆中,治小儿诸痫疾。京西界野猪甚多,形如家猪,但腹小、脚长、毛色 褐,作群行。猪人惟敢射最后者,射中前奔者,则群猪散走伤人。肉色赤如马肉,其味甘,
肉复软,微动风。黄不常有,间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胜家猪。
<目录>卷十六<篇名>驴肉内容: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日华子》以谓“止风狂,治一切风”,未可凭也 。煎胶用皮者,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仍须乌者,用乌之意,如用乌鸡子、乌蛇、乌鸦之类 。其物虽治风,然更取其水色,盖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
<目录>卷十六<篇名>腽肭脐内容:今出登、莱州。《药性论》以谓是海内狗外肾。日华子又谓之兽。今观其状,非狗 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胁下全白,仍相间于淡青 白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色复淡。皮浓且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其脐治脐腹积 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盖今人多不识。
<目录>卷十六<篇名>麂内容:獐之属,又小于獐,但口两边有长牙,好斗,则用其牙。皮为第一,无出其右者,然多 牙伤痕。四方皆有,山深处则颇多,其声如击破钹。
<目录>卷十六<篇名>野驼内容:生西北界等处,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粪为干末,搐鼻中,治鼻衄。此西 番多用,尝进贡于彼,屡见之。
<目录>卷十六<篇名>败鼓皮内容:黄牛皮为胜。今不言是何皮,盖亦以驴马皮为之者。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败鼓 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今用处少尔,尤好煎胶。专用牛皮,始可入药。
<目录>卷十六<篇名>丹雄鸡内容:今言赤鸡者是也,盖以毛色言之。巽为鸡为风,鸡鸣于五更者,日将至巽位,感动 其气而鸣也。体有风,人故不可食。经所着其用甚备。产后血晕,身痉直,带眼、口角与目 外向上牵急,不知人,取子一枚,去壳,厘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遂安,仍依次调治 。若无他疾,则不须,治甚敏捷。乌鸡子尤善。经、《注》皆不言鸡发风,今体有风,人食 之无不发作。为鸡为巽,信可验矣。食鸡者当谨。
<目录>卷十六<篇名>(音牧)肪内容:陶隐居云∶“ 即是鸭”,然有家鸭,有野鸭。陈藏器《本草》曰∶“尸子云 ,野鸭为凫,家鸭为 。”《蜀本》注云∶“《尔雅》云,野凫, ,注云,鸭也。”如此 则凫、 皆是鸭也。又云《本经》用 肺,即家鸭也。如此所说各不同,其义不定。又按唐 王勃《滕王阁记》云“落霞与孤 齐飞”,则明知 为野鸭也。勃,唐之名儒,必有所据,
故知 为野鸭明矣。
<目录>卷十六<篇名>雁肪内容:人多不食者,谓其知阴阳之升降,分长少之行序。世或谓之天厌,亦道家之一说尔。
食之则治诸风。《唐本》注曰∶“雁为阳鸟”。其义未尽,兹盖得中和之气,热则即北,寒 则即南,以就和气。所以为礼币者,一以取其信,二取其和。
<目录>卷十六<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