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57页

之能。然皂为北方色。铁为五金。水味辛且 咸。子母相生。默相感召如此。(卢不远)黑龙膏。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
烂 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半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渣。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 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尽为度。后含甘草片。
按是木本金气之化。故以化气从治之。况其味兼咸。又为液之原。宜乎风壅痰涎诸证。取为 首治。用釜煤者。所以活血也。下方用白矾者。分膈下涎也。 稀涎散。治卒中风。昏昏如 醉。形体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斯须不治。便危。此证风涎上潮。胸痹不通。急 用大皂荚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明矾一两。为末。每用半钱。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不大 呕吐。只微微令稀冷涎出一二升。当待惺。惺乃用药调治。不可便大吐之。恐过剂伤人。 脑 宣不止。不蛀皂荚去皮子。蜜炙捶碎。入水。 取浓汁。熬成膏。搐鼻。口内咬定。良久涎 出为度。 痰喘咳嗽。长皂荚三条。去皮子。一荚入麻油制巴豆十粒。一荚入蜜制半夏十粒。
一荚入姜汁制杏仁十粒。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安手心。临卧以姜汁调服之。神效。 胸 中痰结。钓痰膏。用醋煮半夏研末。以皂荚膏和匀。入明矾少许。加柿饼捣膏。丸如弹子。
噙之。 五痫膏。治风痫诸痰。取痰如神。大皂荚半斤。去皮子。以蜜四两涂上。慢火炙透。
捶碎。以热水浸一时。 取汁。慢火熬成膏。入麝少许。摊夹绵纸上。晒干。剪作纸花。每 用三四片。入淡浆水一小盏中洗淋。下以筒吹汁入鼻内。待痰涎流尽。吃脂麻饼一个。涎尽 即愈。 胸腹胀满欲令瘦者。猪牙皂角相续量长一尺。微火煨。去皮子。捣筛。蜜丸如梧子 大。先吃羊肉两脔。汁三两口。后以肉汁吞药十丸。快利为度。觉得力。更服。以利清水即 止。瘥后一月。不得食肉及诸油腻。 二便关格。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面糊丸。每服 皂荚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即通。 便毒肿痛。用猪牙皂荚七片。
煨黄。去皮弦。出火毒。为末。空心温酒服五钱。
〔论〕 皂荚木有不结实者。凿孔而灌以生铁。用泥封之。便有荚。是兹木生化之原在 金也。夫风木变眚。皆由于不得化气耳。风木阳也。阳极于上。而不能得阴以化。阳盛则阴 从之。故中风喉痹之证。皆痰涎随风而上涌。癫痫证肝风合于心火。亦痰涎壅伏于包络。又 阳实而阴不化。如风湿之胸腹肿满。及二便关格。皆风木之化穷也。惟皂荚禀金之辛。归水 之咸。(色之皂者亦水)使木得金之化气以趋水。而后木之生气乃能孕育以无穷。所谓有化 乃有生也。(观其采以九月十月可知)以此对待风木之不得金化。如阳盛而阴上从。及阳实 而阴不化者。庶几可以转其化气。裕其生气耳。视他风剂之以祛散为功。迥乎不侔矣。抑其 多主痰涎谓何。曰。肝胆同为津液府。而风升肝胆之气。固与元气无二也。风之淫者。阳实 而阴虚。大非阴阳合和而化之元气矣。气病而液亦病。并后天水谷所化之液。皆乏真气以化 营卫。止聚而为痰涎矣。痰涎之聚。转病乎气。而升降之化阻。于是有肺气壅滞咳嗽上气者。
有肺胃俱伤气奔于上。喘咳烦悸。涕唾稠粘者有咳嗽喘闷。胸膈痞塞者。有胸腹结为症癖。
支满。两胁抢心疼痛者。有痰逆呕吐。饮食不下者。有痰厥头痛。风涎眩晕者。有风痫惊骇。
旋晕潮搐。口吐痰沫。仆地不省者。以上均由气病以病液。还因液病以病气。气之病于液者。
始于肝。液之病乎气者。归于肺胃。此味以辛而咸者。为风木化源。并为水液化源。是先天 之气化也。又辛咸中有甘。风木又以中土为化源。是后天之气化也。故随证而投主剂。佐以 皂荚。无不奏功。大抵海藏所谓搜肝风。泻肝气。日华所云开胃。濒湖所云通肺及大肠气。
三者合而此味乃能以风化合元气之化也。或曰。此味固治风淫之痰涎矣。至病于风而无与于 痰涎。如偏头风。风狂风搐。并走注如行痹。及大便风秘等证。胥能治之。何也。曰。神在 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夫风木之主在金。而化原则水也。风之淫者。化原亏也。内 经运气。凡有余不足之病。皆曰资其化源。况化源兼之水土。又何诸风之不静乎。要知此味。
能就风化转气化之用。不徒静风已也。试观风涎上逆。功在降之。而久痢脱肛。又能升之。
是岂一静风之为功乎。气化行而血化亦宣。即胸腹肿满大肠风秘等证。亦可以征其血化。至 疮毒肿痛。并疠癣之治。又不必言矣。
皂荚宜于暴病气实者。孕妇忌服。若类中猝仆。频用稀涎涌吐。恐津液愈耗。经络无以 荣养。为拘挛偏废。慎之。(仲淳)
〔辨治〕 九十月采荚阴干。长荚者疏风气。如猪牙者治齿取积。俱要肥腻不蛀。 去 皮子酥炙。或蜜炙。或绞汁。或烧灰。各依方法。 疗风及风痰用。只微煨。不可煨久去其 辛味。
\x皂荚子\x 气味辛温。 其仁和血润肠。治风热大肠虚秘。其性得湿则滑。滑则燥结自除。 治瘰 肿毒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