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27页

山岛中池泽亦有之。形如鹅鸭卵。裹 壳重叠。中有黄色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出茅山池泽中者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 错。其佳处乃紫色靡靡如面。嚼之无碜。(碜。食有沙也。)
味甘咸。气平寒。治咳逆寒热烦满。主崩中。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疗小腹痛结烦疼。
炼饵服之不饥。方书治气证胀满。咳嗽遗矢。癫。泄泻。血痢遗精。禹余粮水土之精气所钟。
土劣水势偏。得水气之专精者也。气味甘寒。对待火热及水土浊邪。(聚为寒热。为咳逆。
为烦满。为赤白。为血闭。为症瘕。)或肾形无坚固性。致洪水泛滥者。(子由)伤寒下痢不 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并碎之。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分再 服。崩漏五色。使人无子。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各 研乌贼骨伏龙肝桂心等分。为末。每温酒 服方寸匕。忌葱蒜。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入地埋一半。紧筑。炭灰一斤 之。湿土罨一 宿。打破。去外面石。取里面细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干。再研万遍。用甘草汤服二钱。一 服立效。
〔论〕 余粮二种。咸钟水土精气融结成形。而禹余偏得水气之专精者。夫甘寒除热。
即草木类能奏功。惟是水之精。假合于土。以全地道之生化。则其具足水流土止生化离合之 精气。谅非草木所得侪。故能益下焦阴虚而除烦热痛结。如女子产后烦躁。投之立效。是一 的证也。禹粮能除下焦阴中之邪。赤脂能收下焦阴中之气。故相合以成镇固之功。
〔修治〕细研。水淘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可也。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浮石内容:又曰水花。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有细孔如蛀窠。体虚而轻。白色。
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濒湖)
气味咸平。治疝气。化老痰。消积块及瘤瘿结核。下气。治淋。浮石色白体轻。肺之象 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痰热。止咳软坚。清其上源。又治诸淋。(濒湖) 肝 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 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余 )血淋沙淋。小便涩痛。
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汤调服。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为末。以水三升。醋一升。和 煮二升。澄清。每服一升。小肠疝气。茎缩囊肿者。用海浮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姜汁调下。头核脑痹。(头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 粉少许。麻油调涂。弗用手按。按之即涨。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亦治头 。
〔论〕 敌金丸用浮石治疝气。(见准绳)盖疝属水脏偶结之邪。亦似有中痼而不得即 散者。然却非本来沉痼之疾也。即此种水气之偶结似石而甚轻虚。还不离于浮聚之气者。以 对待之。本气味咸寒以入水脏。取其结之出于偶然而散之。还即以其偶然固藉气以为推移耳。
至于治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磁石内容:亦名慈石。生于有铁处。铁受太阳之气。其始一百五十年而成磁石。又二百年孕而成 铁。石中有孔。孔中有黄赤色。其上有细毛者。功用更胜。(颂) 一种元石。与磁石相似 而色较黑。不能吸铁。盖磁石生山之阴有铁处。元石生山之阳有铜处。形虽相似。性则不同。
味辛。气咸。微温。有小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阳中阴也。入足少阴兼入足厥阴经。
主养肾气。补男子肾虚风虚。强骨气。通关节。明目聪耳。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洗洗酸 消。又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止金创血。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并疗小儿惊痫。不徒 养肾气。亦能填精髓。肾虚耳聋目昏者倚之。(宗 ) 得金水之气以生。色黑而入肾。故 治肾家诸病。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翳。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与服。而磁朱佐之。两月遂 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 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千金神曲丸。(濒湖) 慈母。铁 子也。慈之 铁。互为嘘吸。无情之情。气相感召。所主诸证。皆以类推。亦属假借。(子 由)诸药石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老人 耳聋。磁石一斤捣末。水淘去赤汁。绵裹之。猪肾一具细切。以水五升煮石。取二升。入肾。
下盐豉。作羹食之。米煮粥食亦可。阳事不起。磁石五升研。清酒渍二七日。每服三合。日 三夜一。小儿惊痫。磁石捣末。炼水饮之。金疮血出。磁石末敷之。止痛断血。
〔论〕 磁石孕二百年而成铁。则其生化之气所毕萃者金也。肾水之母气所独钟。而感 召特异。故能益肾之气以疗虚。(此石本坚贞之气。为铁之母。其益肾气。固有迥异于他味 者。是以虚劳方中有磁石丸。治肾痿消痹。肾气虚损者有肾沥散。以磁石为君。)即其上通 耳目之窍而益聪明。固可思矣。夫肾气阴中之阳也。肾气足是以更疗风虚。盖肾乃肝之化原。
肾 此乃肝肾气虚。风邪客于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