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7-本草问答-第13页

制附 子,必用盐腌,其腌附子之盐,食之毒人至死,并无药可解。可知附子之毒甚矣,然将腌附 子 之盐放于竹筒中,用火 过则无毒,入补肾药又温而不烈,反为良药。据此则知,仲景炮附 子亦是制其毒也,其用生附又是以毒追风,毒因毒用,一生一炮,有一定之理。读《金匮》
者,可考而别之。葶苈不炒则不香,不能散,故必炒用。苏子、白芥必炒用,与此同意。半 夏 南星非制不用,去其毒也。礞石必用火硝 过,性始能发乃能坠痰,不 则石质不化,药性 不发,又毒不散故必用 。山甲不炒珠,则药性不发。鸡金不 ,其性亦不发。古铜钱、花 蕊石均非 不行,乃世不察,而矜言炮制。有朱砂亦用火 者,不知朱砂中含银水, 则水 走失朱砂之性矣。地黄用砂仁、生姜酒煮,反寒为温,殊失药性。童便煎作秋石以为滋阴,
实则大咸走血,反能发热,毫非童便本性。熟地烧炭则燥,安有滋润之功?若银花 炭,轻虚之质,火气之余,
故反能退火,与熟地炭有别。此最当审,未能尽述。
大抵性平之药不可太制,以竭其力;性猛峻有毒者,非制不堪用。且有制得其宜而功益妙者,
是在善于审量也。有如大黄直走下焦,用酒炒至黑色,则质轻味淡能上清头目,不速下也。
独黄丸杂以他药,九蒸九晒,清润而不攻下,名清宁丸,真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之 意。巴豆悍利,西洋人烘取去油,变其辛烈之味,为焦香,名曰咖啡茶。消食利肠 泻,真善制巴豆者也。外利 用巴豆为末,加雄黄炒至黑色为乌金膏。化腐肉妙不伤 好肉,皆是善于制药之法。总之用其长而去其短,善炮制者也;损其长而益其短,不善炮制 者也。
\x问曰∶\x《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贝蔹蒌桔攻乌,藻戟遂芫均战草,诸参辛芍反藜 芦。又 有十七忌,十九畏,宜恪守乎?
\x答曰∶\x性之反者,如水火冰炭之不容,故不可同用。然仲景 有甘遂甘草同用者,又取其相战以成功,后人识力不及,总以不用为是。至于相畏相使可不 必论,相忌亦难尽拘。然服麻黄、细辛忌油腻,服蜜与地黄忌葱白,服黄腊忌鸡肉,此皆大 不宜者,在所当忌不可不知。
\x问曰∶\x《本草》有引经之药,如羌活麻黄入太阳经,白芷、粉葛入阳明经;柴胡 入少阳 经;白芍入厥阴经;甘草入太阴,以为引经报使;细辛入少阴经,以为引经入使。用药之捷 径也,有是理乎?
\x答曰∶\x分经用药为仲景之大法,故伤寒论以六经括病,诚为治病用药一定 之门径也。惜引经之药拘守数药,未能尽妙。盖本于天地之六气,而生人身之脏腑。有脏 腑然后生经脉,即有气化往来出入于其间。不得单于经脉论之,果能将脏腑气化经脉合而论 之,以求药性之主治,则得仲景分经用药之妙,岂守引经报使之浅说哉?有如葛根,仲景用 治太阳痉病,而后人以为阳明引经,皆未深考耳。吾所论各条已寓引经之义,通观自明,兹 不再赘。
\x问曰∶\x六经六气本于《内经》明于仲景,能知经气则病药之理悉具。六气者,风 寒湿燥 火热也。治风之药有寒有热,治湿之药有寒有热,治燥火热三气之药,又似混同而无则,何 也?
\x答曰∶\x火者,地气也;热者,天气也;寒者,天气也;湿者,地气也;风者,阴 阳相应 之气也;燥者,阴阳消耗之气也;故有不同。
\x问曰∶\x六气之论未有如是之说者,益滋疑矣。试详言之,请先问风气。
\x答曰∶\x西洋天学 家言空中之气有冷热二种,故能起风,因空气热则涨而上升,他处冷空气即来补之。试于室 中加热,门之上下各有孔,则上孔之气必外出,下孔之气必内入,成风之理与此同也。因此 能成两种风∶一为自冷处吹向热处之风,如热带内气候常热则气涨而升,南北两极气候常冷,
则南北两极生风,吹向热带去;一为自热处吹向冷处之风,会于热带,乃复散而回转,吹向 冷处,转回两极。二者旋还不已,中国冬日则热带在南,故风从北吹往南去;夏日则热带转 北,故风从南吹回北方。余按吹往南者,是阳极而阴生,以阴从阳,如《周易》之巽 卦是矣。《周易》巽为风,正是阳极于上,阴生于下。热带在南,而风生于北,故其卦二阳 在上,而一阴在下也。吹往北者,是阴极而阳生,以阳复阴,如《周易》之震卦是矣。《周 易》震卦不作风解。然《内经》云东方生风,在《周易》震卦属东方,二阴极于上,而一阳 生于下,应春风阳回阴退之象。春分热带渐移向北,其风均从热带吹至北来,春夏所以多南 风也,阳回阴退,于卦象震,震东方也。故《内经》言东方生风,其义颇确。
\x问曰∶\x人身 之肝木,司风气,不应巽卦而应震卦。与《内经》合,而与《周易》不合,何也?
\x答曰∶\x《
周易》巽卦是冷处吹向热处之风,乃烈风暴风,非人身之和风,中人则为中风、抽风。于风 为常象,而于人为变病,非人身和畅之风也。《内经》所指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 生肝,肝主人身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