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故寒热除也。
<目录>下品<篇名>藜芦内容:味辛寒。主蛊毒,味烈杀虫。咳逆,泄痢肠 ,除湿热之疾。头疡,疥瘙,恶疮,杀 诸虫毒,去死肌。皆杀虫之功。
凡有毒之药,皆得五行刚暴偏杂之性以成。人身气血,乃天地中和之气所结,故服毒药 者,
往往受伤。疮疥等疾,久而生虫,亦与人身气血为类,故人服之,而有伤气血者,必能杀虫 。惟用之得其法,乃有利而无弊,否则必至于两伤,不可不慎也。又毒之解毒,各有所宜。
如燥毒之药,能去湿邪;寒毒之药,能去火邪。辨证施治,神而明之,非仅以毒攻毒四字,
可了其义也。
<目录>下品<篇名>白芨内容:味苦平。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解毒生肌。胃中邪气,养胃驱邪。贼风鬼 击,痱缓不收。和筋逐风。
此以质为治,白芨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
与正气相调,则微自退也。
<目录>下品<篇名>贯众内容: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寒能除热。诸毒,邪热之毒。杀三虫。湿热所生之虫。
贯众生于山涧之中,得天地清阴之气,故能除蕴热湿秽之疾。其体中虚而清芳,故能解 中焦之毒。人身之虫,皆湿热所生。湿热除,则诸虫自消也。
<目录>下品<篇名>连翘内容:味苦平。主寒热,火气所郁之寒热。鼠 瘰 ,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皆肝经热结之 证。蛊毒。湿热之虫。
凡药之散寒、温凉,有归气分者,有归血分者。大抵气胜者治气,味胜者治血。连翘之 气芳 家留 滞之邪毒也。
<目录>下品<篇名>夏枯草内容:味苦辛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火气所发。破症散瘿结气,火气所结。嘴肿 湿痹,湿热之在下者。轻身。湿火退则身健也。
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 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 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
<目录>下品<篇名>水蛭内容: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诸败血结滞之疾皆能除之。无子,恶血 留于子宫则难孕。利水道,水蛭生于水中故也。
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 不相 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喜食人之血,
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 也。
<目录>下品<篇名>桃核仁内容:味苦甘平。主瘀血,血闭瘕,邪气,凡血滞之疾皆除之。杀小虫。败血所生之虫。
桃得三月春和之气以生,而花色最鲜明似血,故凡血郁血结之疾,不能调和畅达者,此 能入于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去瘀之功多者,何也?盖桃核本非血类,故 不能有所补益。若瘀血皆已败之血,非生气不能流通,桃之生气,皆在于仁,而味苦又能开 泄,故能逐旧而不伤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