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49-神农本草经读-第10页

别延医治。后一 曰殁。旋闻医辈私议,桂苓甘术汤为发表之剂,于前证不宜。夫桂苓甘术汤岂发表剂哉!只 缘汤中之桂枝一味,由来被谤。余用桂枝,宜其招谤也。噫!桂枝之屈于不知己,将何时得 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后,罕有明其旨者。叔父引张隐庵注,字字精确。又引徐忠可之论 ,透发无遗。附录近日治案,几于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无己之心,溢于笔墨之外。吾知 桂枝之功用,从此大彰矣!又按∶仲景书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医林指南》
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 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诸书多未言及,特补之。(受业侄凤腾、鸣岐注。)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菌桂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通聘使。久服轻身不老 ,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陈修园曰∶性用同牡桂。养精神者,内能通达脏腑也。和颜色者,外能通利血脉也。为 诸药先通聘使者,辛香能分达于经络,故主百病也。与牡桂有轻重之分,上下之别,凡阴邪 盛与药相拒者,非此不能入。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橘皮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陈修园曰∶橘皮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胸中为肺之部位,唯其入 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热逆气;疏泄为肝之专长,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谷;心为君主之官,
唯其入心,则君火明而浊阴之臭气自去。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气之功也。总结上 三句,古人多误解。
又曰∶橘皮筋膜似脉络,皮形似肌肉,宗眼似毛孔。人之伤风咳嗽,不外肺经;肺主皮 毛,风之伤人,先于皮毛,次入经络而渐深;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气,辛以发散;俾从脾胃之 大络,而外转于肌肉毛孔之外,微微从汗而解也。若削去筋膜,只留外皮,名曰橘红,意欲 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内而外,岂能离肌肉经络而直走于外?雷 去白留白之分,东垣因之 ,何不通之甚也!至于以橘皮制造为酱,更属无知妄作。查其制法∶橘皮用水煮三次极烂,
嚼之无辛苦味,晒干,外用甘草、麦冬、青盐、乌梅、元明粉、硼砂,熬浓汁浸晒多次,以 汁干为度。又以人参、贝母研末拌匀,收贮数月后用之。据云能化痰疗嗽,顺气止渴生津 。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乌梅之酸收乱之;橘皮顺气,妙 在苦以降之,今以麦冬、人参、甘草之甘壅乱之;橘皮妙在温燥,故能去痰宽胀,今以麦冬 、贝母、元明、硼砂、青盐之咸寒乱之;试问橘皮之本色何在乎?余尝究俗人喜服之由,总 由入口之时得甘酸之味,则满口生津;得咸寒之性,则坚痰暂化;一时有验,彼此相传,而 阴被其害者不少也。法制半夏,亦用此药浸造,罨发黄衣收贮,贻害则一。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枸杞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麻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耐寒暑。
陈修园曰∶枸杞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五内,即五脏。五脏 为藏阴之地,热气伤阴即为邪气,邪气伏于中则为热中,热中则津液不足,内不能滋润脏腑 而为消渴,外不能灌溉经络而为周痹。热甚则生风,热郁则成湿,种种相因,唯枸杞之苦寒 清热可以统主之。“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三句,则又申言其心肾交补之功,以 肾字从坚,补之即所以坚之也。坚则身健而轻,自忘老态;况肾水足可以耐暑,心火宁可以 耐寒,洵为饮食之上剂。然苦寒二字,《本经》概根、苗、花、子而言。若单论其子,严冬 霜雪之中,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精之气兼少阴君火之化,为补养心肾之良药;但性缓不可 以治大病、急病耳。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木香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辟毒疫瘟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张隐庵曰∶木香其数五,气味辛温,上彻九天,禀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主交感天地之 气,上下相通。治邪气者,地气四散也。辟毒疫瘟鬼者,天气光明也。强志者,天生水,水 生则肾志强。主淋露者,地气上腾,气腾则淋露降。天地交感,则阴阳和、开阖利,故久服 不梦寤魇寐。梦寤者,梦中之梦;魇寐者,寐中之魇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杜仲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 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参张隐庵)杜仲气味辛平,得金之气味;而其皮黑色而属水,是禀阳明、少阴金水之 精气而为用也。腰为肾府,少阴主之;膝属大筋,阳明主之;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 膝之痛可治也。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阴者,益少阴之精气也;坚筋骨者,坚阳明所 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肾藏志,肾气得补而壮,气壮而志自强也。阳明燥气下 行,故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也。久服则水金相生,精气充足,故轻身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