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属性:小半夏汤证曰∶呕吐谷不得下。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曰∶卒呕吐。又曰∶先渴后呕。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不具。
橘皮汤证曰∶干呕哕。
橘皮竹茹汤证曰∶哕逆。
橘皮枳实生姜汤证,不具。
以上六方,生姜各半斤。
生姜半夏汤证,不具。
上一方,生姜汁一升。
黄 桂枝五物汤证,不具。
吴茱萸汤证曰∶食谷欲呕。又曰∶干呕。又曰∶呕而胸满。
上二方,生姜各六两。
大柴胡汤证曰∶呕不止。又曰∶呕吐。
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
栀子生姜豉汤证曰∶呕。
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噫气不除。
浓朴七物汤证,不具。
浓朴半夏汤证,不具。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不具。
以上七方,生姜各五两。
茯苓泽泻汤证曰∶吐而渴。
生姜泻心汤证曰∶干噫食臭。
茯苓饮证曰∶自吐出水。
以上三方,生姜各四两。
桂枝汤证曰∶干呕。(凡桂枝汤出入诸方皆仿之)
真武汤证曰∶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曰∶呕。
桂枝枳实生姜汤证曰∶诸逆。
茯苓甘草汤证,不具。
以上五方,生姜各三两。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上一方,生姜汁糊丸。
据此诸方,则生姜但治呕也,哕逆噫气干呕,或干噫食臭,皆呕吐轻证也。故加咳唾涎 沫不止,似哕不哕,亦生姜所兼治也。岂不呕之余证乎?
<目录>卷上
生姜<篇名>互考属性:凡仲景之方,二百十余方。而其内用生姜之方,六十有余首。并用大枣之方,四十有七 首。又其内生姜五两,对大枣十二枚之方二首(十二枚乃四两之例,若去核则为三两)对十 枚之方一首(十枚乃三两八铢之例),对十五枚之方一首(十五枚乃五两之例)。生姜六两,
对大 枣十二枚之方一首。生姜四两,对大枣十二枚之方一首。生姜一两,对大枣十枚之方一首。
生姜半斤,对大枣三十枚之方一首(三十枚者十两之例)。如此数方,无不专取生姜、大枣 之 功者。又桂枝汤,去加之方,二十有六首,及越婢汤之方三首,葛根汤之方二首,小柴胡汤 之方五首,文蛤汤,防己黄 汤,以上十三方,凡三十有九首。皆以生姜三两,对大枣十二 枚,虽他品加减之。亦至生姜、大枣,无有变之者何也?其证不变故乎?又别有妙用乎?由 此观之,姜与枣者,虽为日用饵食之物,亦仲景方内二味必相对者多,则盖似有调和之意。
故后世谬仿之,方后必有谓姜、枣水煎者。虽似取仲景之法,亦未知其本功之所在也。殊不 知生姜、大枣之于其证也,每方必有其所治之毒矣。宜以桂枝汤小柴胡汤,二方之证征之。
若以日用饵食之物推之,则如粳米、赤小豆、大小麦、香豉、酒酢、饴蜜、白 酒、薤葱之 类,其谓之何矣? 以为如此诸品,亦或有所建单用之功者,或有所助诸药之毒者。余故曰∶ 不可以日用饵食之物推之,然夫如姜与枣,亦别有大勇力者矣,宜以考证中诸方察之。夫孔 子每食不撤姜,曾晰常嗜羊枣,亦不可以药中姜、枣见之。今以此为治病之材,则又有大攻 毒之功。凡药材以饵食见之,则至桂枝究矣。古者姜、桂、枣、栗,以为燕食庶羞之品,故 内则曰∶枣、栗、姜、桂。吕览有言,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是乃古人所常食之 物也,又何毒之有?虽然,良医橐而药之,则虽谷肉果菜,亦皆为治病良材,而无有所不驱 除其病毒者。东洞翁有言曰∶药之为毒,毒即能,能即毒,知言哉?夫生姜之治呕也。犹桂 枝之治上冲,大枣之治拘挛矣。当此时,岂以日用饵食之物论之乎?是以至大枣、生姜相对 之方,则又有所合治之功也。如其量法多少,则其功用,亦有所不同者也。《集验方》(《外 台秘要》所引)疗肺痿,有生姜五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之方。《古今录验》(同上)疗 上 气,有甘草三两、桂枝四两,生姜一斤之方。由是观之,桂枝与姜、枣,岂以日用饵食之物 论之乎?况又于其单用独立之方乎?医者其详诸。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不具,但云∶发汗后腹胀满者主之。胀满是浓朴之所主也,
今其生姜为半斤,半夏为半升,岂无呕吐兼发之证矣乎?《方极》、《类聚方》可并考。桂枝 枳实生姜汤证曰∶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东洞翁曰∶痞下疑脱满字。今因此说,则心中痞 满者,是枳实之所主。而诸逆者,盖上逆吐逆呕逆之谓也。上逆者,桂枝之所治也。吐逆呕 逆者,生姜之所治也。
橘皮枳实生姜汤证,不具。 按∶此方盖橘皮之证多,故为一斤。枳实之证少,故为三 两。今加生姜半斤者,岂无有呕证多矣乎哉?故此方呕证不具者,盖属阙文。宜以诸汤加生 姜半斤之方推知之。
黄 桂枝五物汤证,不具。此方本于桂枝加黄 汤方内加黄 一两,足前成三两,生姜 三两,足前成六两,而去甘草二两,但煮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