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5-药鉴-第21页

者,莫如用黄五味子,取其辛甘稍重,而能散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枸杞子内容:气微寒,味甘苦,无毒。补肾明耳目,安神耐寒暑。延寿添精,固髓健骨。滋阴不致阴 衰,兴阳常使阳举。并麦冬同生地入葙子,治肾虚目疾如神。佐杜仲同芡实加牛膝,疗房劳 腰疼甚捷。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甘菊内容:气寒,味甘,无毒。补阴气之要药也。主明目聪耳,除胸中烦热,又治头眩头痛。此数 症者,皆由水不足,而风火上盛,得补阴之剂,则水盛而火自息矣。抑且肾窍通耳目,肾气 胜则窍通精明,清气升则头目爽快,此烦热除而眩痛止也。又变老人皓首成黑,同地黄酿酒。
解 冬取根,四时频服,大有奇功。但黄菊不如白菊佳,白属水,黄属土也。野菊不可入药,用 之令人目昏。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山药内容:气温,味甘平,无毒。手足太阴经药也。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益气力,润泽皮肤。
长肌肉,兼强筋骨。除寒热邪气,却头面游风风眩。开心窍聪明,涩精管泄滑。理脾伤止咳、
参苓白术散频加。逐腰痛强阴,六味地黄丸常用。其曰补虚羸者,以其甘助元阳,温养肌肉 也。其曰消硬满者,何哉?盖气虚邪实,此硬满之所由结也,今补中益气,则正气胜而邪自 去,硬满安能久存乎。二门冬为使。恶甘遂。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茯神内容:气温,味甘,无毒。阳也,专理心经,善补心血。止恍惚惊悸,治恚怒健忘。开心益智,
安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远志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和颜悦色,轻身耐老。利九窍而补中伤,除咳逆而驱惊悸,益智 慧而善不忘。小儿惊痫客忤,非此莫治。妇人血噤失音,非此莫疗。大都温则能补,故能益 精气,壮阳神,强志倍力。苦则能泄,故能辟邪气,去邪梦,安心定神。畏珍珠藜芦。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石菖蒲内容:气温,味辛苦,无毒。主消目翳,去头风。开心志,益智慧。清音声,通灵窍。腹痛或 走者立效,胎动欲产者即安。中恶懵死难醒,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即浴浓汤。大都温 则驱手足湿痹,可使屈伸。辛则贴发背痈疽,能消肿毒。苦则除心热烦闷,能下气杀虫。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汉防己内容:气寒,味苦,阴之阴也。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香港脚,通行十二经。又曰,去下焦湿 肿痛,并膀胱火邪,必用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固矣。若遇饮食劳倦,元气已亏,阴虚内热,
而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此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宜渗泄 之,若防己,乃下焦血药,如之何用之,此不可用二也。如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 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不可用三也。如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用此苦寒之 剂,则速危,此不可用四也。观此,凡上焦有湿热者,皆不可用,必下焦真有湿热,流入十 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可审用之。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龙胆草内容:气寒,味苦,无毒。气味俱浓,沉也,阴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除下焦湿 热,二也。除脐以下至足肿痛,三也。除寒湿香港脚,四也。又曰,益肝胆气,凡眼肿睛胀,
瘀肉高起,痛不可忍者,以柴胡为君,胆草为使,此又眼病必用之药也。小儿惊病,亦多用 之。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槟榔内容:气温,味苦辛,无毒,降也,阴也。坠诸药下行,故治里急后重如神,取其坠也,必兼 木香用之。补遗谓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由其性沉重,坠气下行,则拂郁之气散,至高 之气下矣。又曰能杀寸白虫者,非能杀虫也,以其性下坠,故能逐虫下行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草果内容:气温,味辛,升也阳也。辟山岚瘴气,止霍乱恶心。辛则散宿食,立除膨胀。温则去邪 气,且却冷疼。同缩砂能温中焦,佐常山能截疫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多服,盖此剂大耗 元气,而老弱虚羸之人,尤宜戒之。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常山内容:气寒,味苦辛。性暴悍,善驱逐,能损真气,痰人稍近虚怯者,不可轻用。疟症药中,
少用则截。鬼蛊能消,水肿其逐。必须醋炒,方可免吐。忌葱。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乌梅内容:气平,味酸,无毒。收敛肺气,扫除烦热,安心调中,治痢截疟,生津止渴,消痰益精。
如恶疮肉出,烧灰敷上,恶肉立尽。仲景治吐蛔下痢,用乌梅丸极验。同建茶干姜为丸,治 休息痢疾甚效。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青黛内容:气寒,味苦甘,无毒。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能收五脏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热痰。
泻 肝火,止惊痫。消食积,杀诸恶虫尽化为水。又治小儿疳痢羸瘦,毛焦烦热。歌曰,烦热毛 焦口鼻干,皮肤枯槁四肢摊。腹中时时更下痢,青白赤黄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 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积,又且浓溶一团团。唇焦呕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