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行瘀血。血闭。症瘕。(本经) 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猝暴击血。
通 月水 热燥痒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破血润燥之品。(二经血分药 苦能泄血滞甘能缓肝气而生 新 血)
【前论】陈承曰。行血。连皮尖生用。润燥去皮尖炒用。俱研碎。
【禁忌】经疏曰。桃仁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或不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
故凡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梨内容:味甘微酸。性寒。无毒。得西方金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客热。中风不语。治伤寒热发。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开宝) 热 嗽。
胸中 【归经】入心肺二经。兼入肝胃二经。为消痰降火。清热解毒之品。
【前论】时珍曰。梨能治风热。凉心润肺。降火消痰。皆其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 六七 【禁忌】经疏曰。凡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产后痘后胃冷呕吐。及 西北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山楂内容:味甘酸。性温。无毒。禀木气而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消食积。化宿滞。行结气。除积块痰块血块。健脾开膈。疗痢疾。(医鉴) 止 儿枕作痛。发小儿痘疹。(备要)
【归经】入脾经。为破气消积。散瘀化痰之品。(专去腥膻油腻之积与麦芽消谷积不同)
【前论】士瀛曰。自丹溪始着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核亦有力。化食磨积。 宁原 曰。
多食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生发之气。盖以破泄太过。中气受伤也。
【禁忌】经疏曰。脾虚不运。及胃家无食积。均忌。如脾胃虚。兼有积滞。当与补药同 施。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青皮内容:味苦辛。性寒。无毒。降也。阴中微阳也。
【主治】主破坚癖。散滞气。治左胁肝经积气。(元素) 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
消乳 散也。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猛锐之品。(二经气分药 通肝泻肺散积消痞除痰削坚开滞)
【前论】子和曰。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而主通。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而主泻柴 胡疏 邪。
故窍 【禁忌】经疏曰。削坚破滞。性最酷烈。误服立损真气。必与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 行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槟榔内容:味辛。性温涩。无毒。得天之阳气。地之金气以生。降也。阳中微阴也。忌见火。
【主治】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本经) 宣利五脏六腑壅 滞。
破 结(
瘴疠疟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沉重下坠之品。(能下肠胃有形之物)
【前论】元素曰。槟榔能坠诸气至于下极。故治后重如神。
【禁忌】经疏曰。凡气虚。脾胃虚。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者。均忌。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西瓜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得天地清寒之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消烦止渴。解暑热。(吴瑞) 疗喉痹。(汪颖) 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
(宁 【归经】入脾经。为清暑解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西瓜究属生冷。名天生白虎汤。食者。但取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 湿之 鳌按、西瓜浮面青皮。名西瓜翠衣。能解皮肤间热。
以上泻剂果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海浮石内容:味甘咸。性平。无毒。
【主治】主止咳。(弘景) 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 清金降火。消 积块。
【归经】入肺经。为消痰软坚之品。(除上焦痰热)
【前论】俞琰曰。肺为水之上源。浮石入肺清其源。故又止渴通淋。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食盐内容:味甘辛咸。性平。无毒。禀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杀鬼蛊邪疰毒瓦斯。下部 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癖。止心腹猝痛。坚肌骨。
多 火灼。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肺胃三经。为除热润下之品。(兼宣剂通剂补剂)
【前论】时珍曰。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 虚。
软坚 者。
腐。
为大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青盐内容:一名戎盐。味咸。性寒。无毒。禀水中至阴之气凝结而成。不经煎炼。而生于涯 坟 之阴。
【主治】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本经) 心腹痛。溺血。吐血。齿 舌 血出。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经。为除血热益水脏之品。(兼补剂)
【前论】寇氏曰。戎盐之功。专在平血热入肾。治目中瘀赤昏涩溺血者。小肠热也。心 小肠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寒水石内容:味咸。性寒。无毒。禀积阴之气而成。降也。阴也。畏地榆。解巴豆毒。制丹砂。
【主治】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渴。水饮之。(本经) 除时气热盛。
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