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6-要药分剂-第42页

痛。(大明)
【归经】入心包命门二经。为滋肾益精滑肠之品。(兼补剂 肾经血分药)
【前论】海藏曰。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凡服苁蓉以治肾。必妨心。 丹溪曰。
峻补 【禁忌】经疏曰。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清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有此。
能隔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锁阳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得蛟龙之精。感地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可代苁蓉煮粥。不燥结者勿 用。
【归经】入肾经。为大助元阳之品。(兼补剂 专兴阳事 强筋故能兴阳)
【前论】时珍曰。锁阳之功。不外润燥养筋。治痿弱而已。大约与肉苁蓉相类。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紫草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本经) 疗腹肿胀满痛。
以 合膏 血凉血 【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心包络经。为凉血之品。(兼泻剂 肝心包血分药)
【前论】仲阳曰。此性寒。小儿脾气实者可用。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 阳气 【禁忌】经疏曰。痘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头须必以酒洗用。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蒲黄内容:味甘辛。性平。无毒。得地之阴气。兼得金之辛味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生用。主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 肿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之品。(生为滑剂炒兼涩剂)
【前论】弘景曰。此即蒲厘花上黄粉也。甚疗血。 言闻曰。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 治血 【禁忌】经疏曰。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均忌。
以上滑剂草部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榆白皮内容:味甘。性滑。禀春阳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白者为 。
【主治】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断谷不饥。其实尤良。(本经) 疗肠 胃 邪热 治 诜 石 【归经】入大小肠膀胱三经。为滑泄之品。(能下有形留着之物)
【前论】时珍曰。此能利窍渗湿热。去有形之积。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 服恐 【炮制】孟诜曰。有赤白二种。赤为榆。白为 。去粗皮。取白用。
以上滑剂木部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胡麻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地之中气。得稼穑之甘味而生。即脂麻。种出大宛。故曰胡麻。
【主治】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本经) 坚筋骨。明耳目。
疗金 困。催 (廷飞)
【归经】入脾经。兼入肝肾肺三经。为补益滋润之品。(兼补剂)
【前论】河间曰。麻木谷而治风。盖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 不可 色者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麻油内容:味甘。微寒。无毒。黑脂麻生榨者入药。
【主治】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下。(别录) 天行热闷。膈内热结。服一合。取利为 度。

和 【归经】入大肠经。为滋润之品。(外科要药)
【前论】士良曰。外科熬膏多用之。以其能凉血解毒。止痛生肌也。 虞抟曰。生用消 疮肿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大麻仁内容:俗作火麻仁。味甘。性平。无毒。得土气以生。畏牡蛎、白薇、茯苓。
【主治】主补虚劳。润五脏。疏风气。治大肠风热结涩。利小便。疗热淋。通利大小便。

又木 【归经】入脾胃大肠三经。为滑利之品。
【前论】甄权曰。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而亡津液。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
仲景 宙曰 皆 以上滑剂谷部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薤白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忌牛肉。
【主治】主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别录) 调中。补不足。止久痢 冷 泻。
气。散 【归经】入大肠经。为利窍助阳之品。(心病宜食大利产妇)
【前论】王祯曰。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薤散结。蒜消症。 寇氏曰。其叶光滑。露 亦难 下重由气滞。四逆散加此以泄滞。但按后重。亦有气虚血虚火热风燥之不同。
以上滑剂菜部 <目录>卷九
滑剂<篇名>柿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地中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通耳鼻气。肠 不足。解酒毒。压胃热。止口干。(别录) 〔柿饼〕主补虚 劳 不 热咳 主清 煮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清肺涩肠宁嗽之品。
【前论】藏器曰。生柿同酒食。易醉。或致心痛。同蟹食。令人腹痛作泻。以二物皆寒 也。
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