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论云∶紫菀,臣,味苦,平。能治尸疰,补虚,下气及胸胁逆气,治百邪鬼魅 ,
劳气虚热。日华子云∶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形似重台,根作节,
紫色,润软者佳。
图经曰∶紫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成、泗、寿、台、孟州,兴国军皆有 之。
三 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 甚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又有一种白者名白菀。苏恭云∶白菀即女菀也。疗体并 同,无紫菀时,亦可通用。女菀下自有条,今人亦稀用。《古今传信方》∶用之最要,近医 疗 久嗽不瘥,此方甚佳。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 。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
唐本余∶治气喘,阴痿。雷公云∶凡使,先去髭,有白如练色者,号曰羊须草,自然不 同。
采得 后,去头土了,用东流水淘洗令净,用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焙干用。凡修一两,用蜜二分 。千金方∶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以井花水服三撮,便通。小便血,服五撮立止。斗 门方治缠喉风,喉闭饮食不通欲死者。用返魂草根一茎,净洗纳入喉中,待取恶涎出即瘥,
神效。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本。一名紫菀,又南中呼为液牵牛是也。
衍义曰∶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
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
<目录>卷第八<篇名>紫草属性:\r紫草\pd155.bmp\r 味苦,寒,无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痛。
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 (侧加切)。一名紫丹,一名紫 (衰老反)。生砀山山谷及楚地。
三 月采根,阴干。陶隐居云∶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药 家都不复用。《博物志》云∶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以染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色小 浅于北者。唐本注云∶紫草,所在皆有。《尔雅》云∶一名藐。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 白色,而实白。臣禹锡等谨按广雅云∶紫草,一名茈 。药性论云∶紫草亦可单用。味甘 ,平。能治恶疮 癣。
图经曰∶紫草,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或种莳,其根所以染紫也。
《
尔 雅》谓之藐,《广雅》谓之茈 。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有花,紫白色,秋实白,三月 采根,阴干。古方稀见使。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韦宙《独行方》∶治豌豆疮,煮紫草汤饮。后人相承用之,其效尤速。
雷公云∶凡使,须用蜡水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每修事紫草一斤,
用蜡 三 两,于铛中熔,熔尽,便投蜡水作汤用。圣惠方∶治恶虫咬人,用紫草油涂之。又方∶治卒 小便 淋沥痛。用紫草一两,捣罗为散,每于食前,以井花水调下二钱匕。《产宝》治淋涩。《产 后》同。经验后方∶治婴儿童子患疹豆疾。用紫草二两细锉,以百沸汤一大盏泡,便以物合 定,勿令气漏,放如人体温,量儿大小,服半合至一合,服此疮虽出,亦当轻减。
<目录>卷第八<篇名>前胡属性:\r前胡\pd156.bmp\r 味苦,微寒,无毒。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 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
陶隐居云∶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 乃用 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臣禹锡 等谨按药性论云∶前胡,使,味甘、辛。能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日 华子云∶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 ,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越、衢、婺、睦等处皆好。七、八月采。外黑里 白。
图经曰∶前胡,旧不着所出州土,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 之。
春 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 ,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 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
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 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 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前胡也。今最上 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