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属性:味苦,寒,无毒。主长生神仙,去万病。末为散,饮服方寸匕,尽一枝有验。此百岁 之根,如天门冬,长三、四尺,别在一旁以小根缀之。一名檀桓芝。灵宝方亦云。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木蜜属性:味甘,平,无毒。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树生。南方枝、
叶俱可啖。亦煎食如饴,今人呼白石木蜜。子名枳 ,味甜。《本经》云木蜜,非此,中汁 如蜜也。崔豹《古今注》云∶木蜜生南方,合体甜软可啖,味如蜜,老枝煎取倍甜,止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朗榆皮属性:味甘,寒,无毒。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生山中。如榆皮,有滑汁。秋生荚如北 榆。陶公只见榆,作注,为南土无榆也。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那耆悉属性:味苦,寒,无毒。主结热,热黄,大小便涩赤, 毒诸热,明目,取汁洗目,主赤烂热 障。生西南诸国。一名龙花也。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黄屑属性:味苦,寒,无毒。主心腹痛,霍乱,破血,酒煎服之。主酒疸目黄及野鸡病,热痢下血,
水煮服之。从西南来者,并作屑,染黄用之,树如檀。
<目录><篇名>卷第十三属性:(己酉添加衍义)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桑根白皮属性:\r桑根白皮\pd305.bmp\r 味甘,寒,无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 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采无时。出土上者杀人。(续断、桂 心、麻子为之使。)
叶
主除寒热,出汗。汁解蜈蚣毒。
桑耳
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
无 子,疗月水 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一名桑 菌,一名木麦蜀本麦作 (诠荀切)
五木耳
名 (音软),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曝 干。
陶隐居云∶东行桑根乃易得,而江边多出土,不可轻信。桑耳断谷方云∶木 ,又呼为 桑上寄生,此云五木耳。而不显四者是何木。按 老桑树,生燥耳。有黄者、赤白者,又多 雨时,亦生软湿者。人采以作菹,皆无复药用。唐本注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
榆、柳、桑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桑椹,味甘,寒,无毒。单食主消渴。叶,味苦、
甘,寒,有少毒。水煎取浓汁,除香港脚水肿,利大小肠。灰,味辛,寒,有小毒。蒸淋取汁 为煎,与冬灰等同灭志疵黑子,蚀恶肉,煮小豆大下水胀,敷金疮止血生肌也。今按陈藏器 本草云∶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研取白汁合金疮,又主小儿吻疮。
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叶桠者名鸡桑,最堪入用。椹,利五脏、关节,
通血气。久服不饥。多收曝干。捣末蜜和为丸。每日服六十丸,变白不老。取黑椹一升,和 科斗子一升,瓶盛封闭悬屋东头,一百日尽化为黑泥,染白鬓如漆。又取二七枚和胡桃脂研 如泥,拔去白发,点孔中即生黑者。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桑白皮,使,平。能治肺气喘 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桑耳,使。一名桑 臣,又名桑黄。味甘、辛,无毒。能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 癖,兼 疗伏血,下赤血。又云木耳,亦可单用,平。孟诜云∶寒,无毒。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 气。不可多食,唯益服丹石人热发,和葱、豉作羹。萧炳云∶桑叶炙煮饮,止霍乱。孟诜云∶ 桑根白皮煮汁饮,利五脏。又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又云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 茶法。又云桑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柴烧灰淋汁入炼,五金家用。日华子云∶桑白皮,
温。调中下气,益五脏,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此即出 桑根皮。又云家桑东行根,暖,无毒。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又 云家桑叶,暖,无毒。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 蛇 虫蜈蚣咬,盐挪敷上。春叶未开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又云桑耳,温,微毒。止肠风泻 血,妇人心腹痛。药性论云∶蕈耳亦可单用,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破血益力,其余 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又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 生蕈,次柘木者良。孟诜云∶菌子,寒。发五脏风,拥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 四肢无力。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又多发冷气,令腹中 微微痛。
图经曰∶桑根白皮,《本经》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采无时。不可用出土上者,
用东行根益佳。或云木白皮亦可用。初采得,以铜刀剥去上粗皮,取其里白切焙干。其皮中 青涎,勿使刮去,药力都在其上。恶铁及铅,不可近之。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