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8-证类本草-第286页


衍义曰∶楠材,今江南等路造船场,皆此木也。缘木性坚而善居水。久则多中空,为白 蚁所 穴。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柘木属性:味甘,温,无毒。主补虚损。取白皮及东行根白皮,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 羸瘦,腰肾冷,梦与人交接泄精者。取汁服之,无刺者良。木主妇人崩中血结,及主疟疾,
兼堪染黄。(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衍义曰∶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梗,然不及桑叶。东行根及皮,
煮 汁酿酒,治风虚耳聋有验。余如《经》。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柞木皮属性:味苦,平,无毒。治黄胆病,皮烧末,服方寸匕。生南方,叶细,今之作梳者 是。(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黄栌属性:味苦,寒,无毒。除烦热,解酒疸目黄,煮服之。亦洗汤火、漆疮及赤眼。堪染黄。
生商洛山谷,叶圆木黄,川界甚有之。(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杨氏产乳治漆疮,煎黄栌水汁洗之,最良。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棕榈子属性:\r棕榈子\pd384.bmp\r 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 可绝过。(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 大而圆 ,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 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
一作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衍义曰∶棕榈木,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 取棕皮,不尔束死。花如鱼 子,渫熟,淹为果。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木槿属性:平,无毒。止肠风泻血,又主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入药炒用。取汁度丝 使得易络。

凉,无毒。治肠风泻血赤白痢,炒用。作汤代茶吃,治风。(新补 见陈藏器、
日华 衍义曰∶木槿,如小葵,花淡红色,五叶成一花,朝开暮敛。花与枝两用。湖南、北人 家多种植为篱障。余如《经》。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芫花属性:\r芜花\pd385.bmp\r 味辛、苦,温、微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 瘕,痈肿,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音戏)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 毒 。久服令人虚。一名去水,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根,疗疥疮。可用毒鱼。生淮 源川谷。三月日采花,阴干。(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用之微熬,不可近眼。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二、三 尺 ,叶似白前及柳叶,根皮黄似桑根。正月、二月花发,紫碧色,叶未生时收,晒干。三月即 叶生花落,不堪用也。药性论云∶芫花,使,有大毒。能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 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如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 胀满。日华子云∶疗嗽,瘴疟。所在有,小树子在陂涧旁,三月中盛花,浅紫色。
图经曰∶芫花,生淮源川谷,今在处有之。宿根旧枝茎紫,长一、二尺。根入土深三、
五寸,
白色,似榆根。春生苗、叶,小而尖,似杨柳枝叶。二月开紫花,颇似紫荆而作穗,又似藤 花而细。三月三日采,阴干。其花须未成蕊,蒂细小,未生叶时收之。叶生花落,即不堪用 。《吴普本草》云∶芫花一名败华,一名儿草,一名黄大戟。二月生叶,加浓则黑。华有紫 、赤、白者。三月实落尽,叶乃生是也。而今绛州出者花黄,谓之黄芫花。汉·太仓公淳于 意治临淄女子薄吾蛲(音饶)瘕。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意饮以芫花一 撮 ,即出蛲可数升,病遂愈。张仲景治太阳中风,吐下呕逆者,可攻,十枣汤主之。芫花(熬)
、甘遂、大戟三物等分,停各筛末。取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渣,纳诸药。强 人一钱匕,赢人半匕,温服之。不下,明旦更加半匕,下后藤粥自养,病悬饮者亦主之。胡 洽治水肿及支饮、 饮。加大黄、甘草并煎,五物各一两,枣十枚同煮,如法。一方∶又 加芒硝一两,汤成下之。又《千金方》
死。起人死 方∶取芫花一 斤,以水 吴普又云∶芫花根,一名赤 芫根。神农∶辛。雷公;苦,有毒。生邯郸。八月、九月采,阴干。久服令人泄,右方∶亦 入药用。《古今录验》疗暴中 冷,伤寒,鼻塞喘嗽,喉中 塞,失音声者。
裹。舂芫花根令飞杨,入其 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罗刺毕毕耳。勿住,令芫根尽则止。病必于此瘥。
经验方∶治痔 有头方∶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净水洗却,入木臼捣,用少许水绞 取汁,于银、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