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9-证类本草宋唐慎微-第321页

)鱼,非鲍鱼也。鱼去肠肚,绳穿,淡暴使干,故辛而不咸。《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鲍鱼肥者,胸中便湿。又云穿贯绳者,弥更不惑。鲍鱼破开,盐 不曝,味咸不辛,又完淹令湿,非独胸中。且 鱼亦臭,臭与鲍别。鲍、二鱼,杂鱼并用。鲍似尸臭,以无盐也; 臭差微,有盐故也。 鱼,沔州、复州作之,余处皆不识尔。今注今考其实,止血须淡干,勿令中咸,入别方:药用,则以盐 之尔。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注云:十月后,取鱼去肠,绳穿淡者之,凡鱼皆堪食,不的取一色也据陶注:作药当用少盐,不知正何种鱼尔?又据《本经》云:勿令中咸,是知入药,当少以盐成之,有盐则中咸而不臭,盐少则味辛而臭矣!古人云: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谓恶人之行,知鲍鱼之臭也。考其实,则今荆楚淡鱼,颇臭而微辛,方:家亦少用。旧云沔州、复州作之,余皆不出。审《陶注》及《图经》与《本经》,即所在皆可作之也。又据鱼有口小,背黄,腹白者为鲍鱼,而疗治与 鱼同。补益,主百病。今《图经》既不的取一色,可淡干,此之为是也。
图经文具蠡鱼条下。
子母秘录:妊娠中风寒热,腹中绞痛,不可针灸。干鱼一枚烧末,酒服方寸匕,取汗。
卷第二十 上品
鲤鱼胆
鲤鱼胆 味苦,寒,无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

味甘,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臣禹锡等谨按大腹水肿通用药云:鲤鱼,寒。药对云:平。陈士良云:无毒。

主女子带下赤白。
齿
主石淋。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陶隐居云:鲤鱼,最为鱼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
山上水中有鲤不可食。又鲤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合猪肝食之,亦能害人尔。唐本注云:鲤鱼骨,主阴蚀,哽不出。血,主小儿丹肿及疮。皮,主瘾疹,脑,主诸痫。
肠,主小儿肌疮。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鲤鱼肉,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之,破冷气 癖,气块横关伏梁,作脍以浓蒜齑食之。胆,主耳聋,滴耳中,目为灰,研敷刺疮,中风水疼肿,汁出即愈。诸鱼目并得。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鲤鱼胆亦可单用,味大苦。点眼治赤肿翳痛。小儿热肿涂之。蜀漆为使。鱼烧灰末,治咳嗽,糯米煮粥。孟诜云:鲤鱼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有宿瘕不可食。又修理,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其在沙石中者,毒多在脑中,不得食头。日华子云:鲤鱼,凉,有毒。肉治咳嗽,疗香港脚,破冷气, 癖。怀孕人胎不安,用绢裹鳞和鱼煮羹,熟后去鳞,食之验。脂治小儿痫疾惊忤。胆治障翳等。脑髓治暴聋,煮粥服良。诸溪涧中者,头内有毒。不计大小,并三十六鳞也。
图经曰:鲤鱼,生九江池泽,今处处有之。即赤鲤鱼也。其脊中鳞一道,每鳞上皆有小黑点,从头数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古语云:五尺之鲤与一寸之鲤,大小虽殊,而鳞之数等是也。又,崔豹《古今注》释鲤鱼有三种。兖州人谓赤鲤为玄驹,谓白鲤为白骥,黄鲤为黄雉。盖诸鱼中,此为最佳,又能神变,故多贵之。今人食品中以为上味。其胆、肉、骨、齿皆入药。古今方:书并用之。胡洽治中风脚弱,短气腹满,有鲤鱼汤方:最胜。脂、血、目睛、脑髓亦单使治疾,唯子不可与肝同食。又齿主石淋。《古今录验》着其方:云:鲤鱼齿一升筛末,以三岁苦酒和,分三服。宿不食,旦服一分,日中服一分,暮服一分,瘥。赤鲤鱼鳞亦入药。唐方:多用治产妇腹痛,烧灰酒调服之。兼治血气,杂诸药用之。
陈藏器云:鲤鱼,从脊当中数至尾,无大小皆有三十六鳞,亦其成数也。食疗胆,主除目中赤及热毒痛,点之良。肉,白煮食之,疗水肿脚满,下气。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久服天门冬人,亦不可食。刺在肉中,中风水肿痛者,烧鲤鱼眼睛作灰,纳疮中,汁出即可。谨按鱼血,主小儿丹毒,涂之即瘥。鱼鳞,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脂,主诸痫,食之良。肠,主小儿腹中疮。鲤鱼 ,不得和豆藿叶食之,成瘦。其鱼子,不得合猪肝食之。凡修理,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炙鲤鱼切忌烟,不得令熏着眼,损人眼光。三、两日内必见验也。又天行病后不可食,再发即死。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脑中,不得食头。圣惠方:治水气,利小便,除浮肿。用鲤鱼一头,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外台秘要:《古今录验》:疗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则出,未出更服。又方:疗水病肿。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大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当下利,利尽即瘥。又方:疗 。鲤鱼肠切作五段,火上炙之,洗疮拭干,以肠封之,冷则易,自暮至旦,干止觉痒,开看虫出,瘥。又方:凡肿已溃、未溃者。
烧鲤鱼作灰,酢和涂之一切肿上,以瘥为度。又方:疗卒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