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
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 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 〕 <目录>卷下<篇名>青粱米内容:(一)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 餐,四百九十日不饥。〔嘉〕 (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渍之,令足相淹。置于暖处二三日。上青 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嘉〕 (三)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 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嘉〕 <目录>卷下<篇名>白粱米内容:(一)患胃虚并呕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和服之。〔心·嘉〕 (二)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热,移易五脏气,续筋骨。此北人长食者是,亦堪作粉。〔心 ·嘉〕 <目录>卷下<篇名>黍米〈寒〉内容:(一)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嘉〕 (二)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服,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胜余米。
〔嘉〕 (三)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 ,止痛。〔嘉〕 (四)不得与小儿食之,令儿不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其脚便 曲,行不正。缓人 筋骨,绝血脉。〔心·嘉〕 (五)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 食之,必生寸白虫。〔证〕 (六)黍之茎穗∶人家用作提拂,以将扫地。食苦瓠毒,煮汁饮之即止。〔证〕 (七)又,破提扫煮取汁,浴之去浮肿。〔证〕 (八)又,和小豆煮汁,服之下小便。〔证〕 <目录>卷下<篇名>稷内容:(一)益气,治诸热,补不足。〔心·嘉〕 (二)山东多食。服丹石人发热,食之热消也。发三十六种冷病气。八谷之中,最为下 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用之殊途。〔嘉〕 (三)不与瓠子同食,令冷病发。发即黍酿汁,饮之即瘥。〔嘉〕 <目录>卷下<篇名>小麦〈平〉内容:(一)养肝气,煮饮服之良。服之止渴。〔嘉·证〕 (二)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 之色。〔嘉·证〕 (三)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证〕 (四)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嘉·证〕 (五)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嘉〕 (六)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嘉〕 <目录>卷下<篇名>大麦内容:(一)久食之,头发不白。和针沙、没石子等染发黑色。〔嘉〕 (二)暴食之,(亦稍似)令脚弱,为(下气及)腰肾间气故也。久服即好,甚宜人。〔心 ·嘉〕 (三)熟即益人,带生即冷,损人。〔嘉〕 <目录>卷下<篇名>曲内容:(一)味甘,大暖。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
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颜色。六月作者良。陈久者入 药。用之当炒令香。〔嘉补〕 (二)六畜食米胀欲死者,煮曲汁灌之,立消。落胎,并下鬼胎。〔嘉补〕 (三)又,神曲,使,无毒。能化水谷,宿食,症气。健脾暖胃。〔嘉补〕 <目录>卷下<篇名>荞麦〈寒〉内容:(一)难消,动热风。不宜多食。〔心〕 (二)虽动诸病,犹压丹石。能练五脏滓秽,续精神。其叶可煮作菜食,甚利耳目,下 气。其 (茎)为灰,洗六畜疮疥及马扫蹄至神。〔心 〕 (荞麦)
(三)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 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其 饭法∶可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人作饭。叶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 食即微泄。烧其穣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嘉补〕 <目录>卷下<篇名>豆(扁豆)〈微寒〉内容:(一)主呕逆,久食头不白。患冷气人勿食。〔证〕 (二)疗霍乱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气。〔嘉〕 (三)其叶治瘕,和醋煮。理转筋,叶汁醋服效。〔证〕 (四)又,吐痢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酢浸,取汁服之,立瘥。〔嘉〕 (五)其豆如绿豆,饼食亦可。〔嘉〕 <目录>卷下<篇名>豉内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