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加减:若出血较多者,加阿胶10克,茜草12克,乌贼骨15克,以养血止血;久病不愈,脾损及肾,肾阳虚损者,加熟附片6克,肉桂6克,以温暖脾肾。
案例一:王某,女,40岁,农民。1976年12月初诊。下肢紫斑,经来量多5年余。每逢月经期下肢紫斑增多,且血来不止,延至10余日或更长时间。此次适值经事,大量出血,面色苍白,神情烦躁,急诊来院。经对症处理,疗效不显。诊时所见,除上症外,心悸气短,脉细弱。乃心脾血虚使然。遂用黑归脾汤(归脾汤加熟地)化裁,药用:熟地、党参、茯苓神、阿胶、茜草、乌贼骨各15克,黄芪、炒白术各12克,枣仁、当归、大枣各10克,广木香6克。急予煎服,血行则止。后经来虽有出血,但其证已轻。嘱常服归脾汤或丸,终至痊愈。
案例二:忆1972年李氏在宜昌带学生实习,有部队某营长张姓者,其子10余岁,患全身紫斑,消化不良,多方诊治无效。李氏诊时,全身皮下广泛紫斑,面色萎黄,纳食呆滞,有时腹胀,身体消瘦,时发低热,食多则泻,舌淡红,苔黄而略腻,脉细弱。断为脾胃气虚,兼食积内热。药用归芍异功散化裁:当归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6克,炙草6克,胡黄连10克,炒榧子10克,炒山楂10克,麦芽10克,炒神曲10克。连用30余剂,紫斑消失,纳食增进,继以健脾和胃,理气疏导之品调治收功。后患儿之父将此方传给类似病儿服用,均有良效。
李氏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以上述血热壅盛、阴虚内热、心脾两虚为多见,循此而论治第三卷220多有效验。除此而外,民间尚有用单方如花生衣、牛西西(土大黄)、马兰根、紫珠草等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然效不如汤,若与复方汤剂参合使用,则可提高临床疗效。
名案评析
一、剧烈腹痛(胆囊扭转)案沈某某,男,43岁,1991年10月14日初诊。右上腹阵发性绞痛30余天。患者于1989年2月曾发“右上腹绞痛”一次,当时在武汉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住院,经B超、CT等检查,诊断为“肝肾囊肿,胆囊扭转。”旋即做外科胆囊拨正手术,疼痛缓解。但术后不久,几年来右上腹隐痛,近月来突发右上腹绞痛。经某医院B超等检查,再次考虑“胆囊扭转”可能,劝其手术探查,以拨正胆囊,而病人未允,则用抗炎、镇痛处理,病痛如故。经人介绍,特请李氏诊治。刻诊所见:右上腹绞痛,以手支撑右上腹部,冀图缓解,面色青紫,脘腹胀痛,纳谷不馨,嗳气频作,恶心厌油,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如羊矢,2~3天解一次,腰部腹痛,小便黄而有灼热感,双下肢酸胀发软,有时怕冷,舌质红苔薄黄干,脉弦数。李氏直断为阳明腑实,浊气壅滞,气血瘀阻,胃失和降,治拟泻热通腑,行气活血,疏肝利胆,佐以和胃降逆之法。处方:生大黄15克、软柴胡10克、炒枳实10克、赤白芍各15克、炒黄芩10克、元胡索10克、炒金铃子10克、湘花粉10克、火麻仁15克、代赭石12克、旋复花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5剂。
二诊:大便通利,腹痛减半,纳食增进,已无腹胀,但时有嗳气,舌质红苔薄黄干,脉弦略数。
腑实得通,邪气衰退,但肝胆气郁,通行不畅,再治从疏肝利胆、行气活血为主,兼以和胃降逆,润肠通便,以防积滞复发。处方:元胡索10克、炒金铃子10克、炒竹茹10克、炒枳实10克、柏子仁10克、香橼皮10克、生麦芽15克、大丹参12克、橘皮络各10克、火麻仁15克、芦根18克、白茅根18克、郁金10克。6剂。
三诊:腹痛消失,大便通畅,食欲旺盛,精神亦振。原青紫之面色渐转红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仍宗上法加油当归10克,续服30余剂。后作B超复查,不见“胆囊扭转”,原有之肝肾囊肿与前几次B超检查相比,亦已明显缩小,追访1年,腹痛未见复发。
〔评析〕胆囊扭转乃罕见之急性胆道疾病,国内此类疾病报道甚少,而且往往须在手术时方能确诊并制止其疼痛。本案罹患肝、肾囊肿,继发胆囊扭转,右上腹绞痛,面色青紫,大便干结,状如羊矢,嗳气呃逆,恶心厌油,小便灼热,寒冷发抖,乃邪郁肝胆、腑实积滞、气血瘀阻、正邪交争使然。故大胆重用大黄苦寒攻下,辅以黄芩、蛇舌草清解热毒;柴胡、枳实、川楝子、元胡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赤芍、白芍柔肝缓急,活血通络;旋复花、代赭石行气和胃,降逆止呕。用湘花粉者,旨在益胃生津,防止燥热伤阴。药后肠腑得通,气机运转,大气周流,腹痛即止。则变攻下为润下,酌参以疏肝理气,和胃健脾之剂,俾邪去而不伤正,正复而不留邪矣。
第三卷221二、腰以下奇冷案孙某某,男,45岁。1991年9月18日初诊,腰以下寒冷彻骨,痛如折断15年。患者1976年冬月某日劳累后洗澡,不慎受寒,继用热浴,随即感到腰以下寒冷,两侧臀部冷如冰块,腰部冷痛如折断,夜间不能入寐。此后半年,又见滑精、阳痿。曾先后至武汉、贵阳、湖南、江西、上海等地有关专科医院诊治,服药数千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