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9-万氏秘传片玉心书-第10页

也,多夭。若筋实则多力!骨实 则行早;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俐多语笑,不 怕寒暑;步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10)。
西 江 月 小儿变蒸何以。三十二日为期,精神改变异常时,发热蒸蒸 昏睡。或遇风寒外感,或兼乳食伤脾,留连苦楚莫差池,好把汤丸 调治。
大抵六十四日,初生肾与膀恍,再生心火与小肠,肝胆第三 长养,肺与大肠居四,脾胃五次消详,三焦胞络不同乡,只为有名 无状。
小儿变生智能,自然发热如蒸,昏昏不语(11)欠醒醒,恰似蚕 眠相应。医者不须妄治,父母何必忧惊,三日之后自和平,只怕 别生形症。
若遇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保和养脾 兼进。咳嗽参苏饮子,吐泻(12)理中最灵,惊来搐擎用泻(13)青,
异赤亦宜选进。
<目录>卷四<篇名>惊风门属性:凡小儿因闻非常之声,见异类之物,或为争斗推跌,或大小 禽兽之类致惊,其神气结于心而痰生焉。痰壅气逆,遂成搐溺。
口眼歪斜,口吐涎沫,一时即醒,如常无事。或一日一发,或间 日再发,或三五日一发,或半年一发,一年一发。若不急治,变 成瘤疾,而为终身之痼病也。治法当先利痰顺气,后用清心安神。
风者,或因外感风寒,或内伤饮食,以致热生痰,痰壅发 搐,口眼歪斜,手足牵动,气喘涎潮。口吐涎沫,发过略醒。潮 热不退。须臾复发。治法当先泻(15)火开痰,后用安神清热。
惊风有二,有急有慢。急惊风为实为热,当凉惊泻(16)火; 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不可一概(17)混治,以致杀人。
急惊风。小儿元气素实,或因恐怖,或因风,或因饮食而 发,要审明白,详察症侯。而施治法。
如曾因恐怖而成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若无他症,先以利 痰丸顺气开痰,后用安神丸调之。
如曾因风寒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须臾复发。轻者,只用 导赤散吞下泻青丸,以清心肝之火,后以抱龙丸治痰,保命丹除 风,缓缓调之。
如曾因伤饮食而成者,其症发过略醒,醒多啼哭,须臾复 发,不思乳食。先用陈皮麦芽汤吞下五色丸,推去食积,则痰自 降。后用辰砂五苓散治之。
凡治急惊风,除饮食一症外,不可遽用下药,必先间其大小 便如何。若小便清,大便通利,其邪在表,只用导赤散加防风,
或泻青丸去大黄加全蝎作汤服之。去表中之寒邪,其风自退。后 以辰砂五苓散谓之,不可犯麝香,恐引邪入里。若小便赤涩,大便 闭结,此邪在里,可用五色丸下之。后用抱龙丸、保命丹调之。
凡急惊发时,牙关紧闭不醒着,急用艾炷灸两手大指头少商 穴(在甲旁),合而灸之,即醒,而后施治法。
凡急惊风,痰气喘急者,用定喘汤加竹沥治之。痰涎壅塞(18) 不开者,可用吐法。
凡病退后潮热不退者,此脾虚热也,四君子汤加炒干姜治 之。若小便赤,大便硬,两腮红,足胫热者,此余邪未尽,不可作 虚看。用凉惊丸。薄荷灯心煎汤吞下调之而愈。
凡病退后,睡眠不醒者,此心脾二经之邪热未尽去也,安神 九治之。
凡小儿但有潮热,观其两颊若赤,目上视者,必作惊风也。
当先以导赤散,加灯心,薄荷以去其热。次用抱龙丸以安其神,
则风自不作矣。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利痰丸属性:南星(牛胆者)r-钱,枳壳(麸炒)二钱,陈皮(去白)
一钱,大黄二钱,牵牛头末二钱。共为末,皂角煮水为 丸,灯心汤吞下。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安神丸属性:黄连(去毛)二钱,石菖蒲二钱,远志<去心)二钱,
归身二钱,麦冬(去心)二钱,茯苓二钱,山栀子二钱。
共为末,炼蜜为丸。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导赤散属性:生地、木通、甘草。加竹叶(七皮),水煎服。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五色丸属性:黄芩二钱。大黄二钱,黄连二钱。共为末,分作五 份,滴水为丸。一份青黛为衣,名青丸子;一份朱砂为 衣,名红丸子;一份轻粉为衣,名白丸子;一份皂角烧灰 存性研末为衣,名黑丸子,一份雄黄为衣,名黄丸子。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泻青丸属性:归身、川芎、大黄(煨)、羌活、防风,桅子仁、胆草 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捂桐子大,竹叶汤 下,此泻肝火之药也。如发热,去大黄,如全蝎、僵蚕 (炒),竹叶引,水煎极。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辰砂五苓散属性: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灯心引,
煎,调辰砂服之。
<目录>卷四\惊风门<篇名>定喘汤属性: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 泥,薄荷叶、赤服苓。右锉细,水煎,入竹沥服之。
吐法 用土牛膝根,取自然汁灌入口中,其涎自吐。
灸法 先以两手大指相合,于甲侧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