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循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
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 入耳中,却出,至目锐 。
<目录>卷之一<篇名>五脏所属属性: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 右关,外以候脾,内以候胃脘。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右尺,外以候心主,内以候腰。
释曰∶六脏,六腑,十二经络,候之无逾三部。要之,前布六经,乃候淫邪外入,自经 络而及于脏;后说六脏,乃候情意内郁,自脏腑出而应于经。内外所因,颖然明白,学诊之 道,当自此始。外因虽自经络而入,必及于脏,须识五脏部位;内因郁满于中,必应于经,
亦须徇经说证,不可偏局。故《经》云∶上竟上,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腰足中事也。不可 不通。
<目录>卷之一<篇名>五脏本脉体属性:人之脉者,乃血之隧道也,非气使则不能行,故血为脉,气为息,脉息之名,自是而分 。呼吸者,气之橐 ;动应者,血之波澜。其经以身寸度之,计十六丈二尺。一呼,脉 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则六动。一动一寸,故一息脉行六寸 ,十息六尺,百息六丈,二百息十二丈,七十息四丈二尺,计二百七十息,漏水下二刻,尽 十六丈二尺,营周一身。百刻之中,得五十营。故曰,脉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也。
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呼吸进退,既迟于脉,故八息三分三毫三厘,方 行一寸,八十三息三分三毫行一尺,八百三十三息三分行一丈,八千三百三十三息行十丈,
余六丈二尺,计五千一百六十七息,通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方行尽十六丈二尺,经络气周于 一身,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者是也。脉属阴,阴行速,犹太阴一月一周天;息属阳,阳行迟 ,犹太阳一岁一周天,如是则应天常度。故春肝脉弦细而长,夏心脉浮大而洪,长夏脾脉软 大而缓,秋肺脉浮涩而短,冬肾脉沉濡而滑。各以其时而候旺相休囚,脉息无不及太过之患 ,故曰平人。平人常气禀于胃,必以胃气为本,取其资成也。合本脏气三分,微似弦洪缓涩 沉,则为平脉。若真脏脉见,则不佳矣。广如后说。
<目录>卷之一<篇名>六经本脉体属性:六经所以分手足阴阳者,以足为本,手为标。如足厥阴风木肝,与足少阳相火胆为表里 ,同在一处;足太阴湿土脾,与足阳明燥金胃;足少阴君火肾,与足太阳寒水膀胱,皆相附 近。至于手三阴三阳,相去颇远。盖足阴阳本乎地,奠方有常;手阴阳法乎天,变化无定。
足为常度,手为揆度,体常尽变,故为奇度,奇常揆度,其道一也。足厥阴肝脉,在左关上 ,弦细而长;足少阴肾脉,在左尺中,沉濡而滑;足太阴脾脉,在右关上,沉软而缓;足少 阳胆脉,在左关上,弦大而浮;足阳明胃脉,在右关上,浮长而涩;足太阳膀胱脉,在左尺 中,洪滑而长;手厥阴心主包络,在右尺中,沉弦而数;手少阴心脉,在左寸口,洪而微实 ;手太阴肺脉,在右寸口,涩短而浮;手少阳三焦脉,在右尺中,洪散而急;手阳明大肠脉 ,在右寸口,浮短而滑;手太阳小肠脉,在左寸口,洪大而紧。此手足阴阳六经脉体。及其 消息盈虚,则化理不住;运动密移,与天地参同。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 怒;四变之动,脉与之应者,乃气候之至脉也。故要论云∶厥阴之至其脉弦(一云沉短而数) ,少阴之至其脉钩(一云紧细而微),太阴之至其脉沉(一云紧大而长),少阳之至大而浮(一 云乍疏乍数乍短乍长),阳明之至短而涩(一云浮大而短),太阳之至大而长。本脉至脉,虽 识体状,又须推寻六气交变,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阴之脉,应与不应。如要论所诠,乙 庚丙辛丁壬戊癸金水木火四运者,皆曰北政。少阴在泉,故寸不应。甲己土运,德流四政,
譬如巡狩而居南面北,谓之南政。少阴在天,故寸亦不应。若北政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 阴在泉,则左不应。若南政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 则见矣,此乃常度。合不应而响应,是谓太过;应而不应,是谓不及,皆为外淫所因。所以 欲知少阴应否者,以君火为万物资始,不可不知。此且以一岁而论之,若细推寻,当以日论 ,精微之道,不可不知。若岁主脏害,自当揆度平治,不能反隅,则不复也。
<目录>卷之一<篇名>五脏传变病脉属性: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者,以候脏气郁发,与胃气兼并,过与不及,乘克传变也。以内气 郁发,食气入胃,淫精于脉,自胃口出,故候于气口。以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 ,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胃气而至。邪气胜,胃气衰,故病甚;胃气绝,真脏独见,则死。
假如春肝脉,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气,曰死;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