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半夏,又或煎汤泡萝卜子,研取汁,
调木香调气散热服之。逆气用之最佳。
\x附方\x \x橘皮干姜汤\x 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上用五钱,水煎服 \x生姜半夏汤\x 通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二两)
上以水煎,温作三服。
\x阴证咳逆\x 川乌 干姜(炮) 附子(炮) 肉桂 芍药 甘草(炙) 半夏 吴茱萸 陈皮 大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五片煎服。
\x人参白术汤\x 人参 黄芩、柴胡 干葛 栀子仁 甘草(炙,各半两) 白术 防风 半夏(泡七次) 五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煎。
\x羌活附子汤\x 治呃逆。
木香 附子(炮) 羌活 茴香(炒,各半两) 干姜(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盐一捻,煎二十沸,和渣 热服,一服止。《三因》加丁香。
\x橘皮竹茹汤\x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炙,二两) 人参(半两) 枣子(三十个) 生姜(半两)
上 咀。水十盏。煎至三盏。作三服。
\x小半夏茯苓汤\x 二陈汤加黄芩煎。
\x木香调气散\x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两) 藿香 甘草(炙,各八两) 砂仁(四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x大补丸\x 见补损。
\x理中汤\x 见中寒。
<目录>卷三<篇名>翻胃三十二属性: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兼病。必用童便、韭汁、竹沥、牛羊乳、生 姜汁。气虚,入四君子汤,右手脉无力;血虚,入四物汤加童便,左手脉无力。切不可用香燥之药 若服之必死,宜薄滋味。治反胃,用黄连三钱,生姜汁浸,炒山楂肉二钱,保和丸二钱,
为末,糊丸如麻子大,胭脂为衣,人参汤入竹沥再煎一沸,下六十丸。有痰,二陈汤为主 寸关脉沉或伏而大;有气结,宜开滞导气之药,寸关脉沉而涩;有内虚阴火上炎而反胃者 作阴火治之。年少者,四物汤清胃脘,血燥不润便故涩,《格致余论》甚详;年老,虽不 用参术,关防气虚胃虚。气虚者,四君子汤加芦根、童便,或参苓白术散,或韭汁、牛羊 驴尿。又有积血停于内而致,当消息逐之,大便涩者难治,常令食兔肉,则便利。
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发挥》备言年高者不治。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 戴云∶翻胃,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 ,但见沫大出者必死。有热者,脉数而有力;有痰者,脉滑数,二者可治。血虚者,四物 为主;气虚者,四君子为主;热以解毒为主;痰以二陈为主。
\x又方\x 用马剥儿烧灰存性一钱,好枣肉平胃散二钱。
上和匀,温酒调服,食即可下,然后随病源调理。
\x又方\x 茱萸 黄连 贝母 栝蒌 牛转草 \x治翻胃\x 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效。
治翻胃、积饮通用 益元散生姜自然汁澄白脚,丸小丸子。时时服。
\x附方\x \x烧针丸\x 此药清镇,专主吐逆。
黄丹(不以多少)
上研细,用去皮小枣肉,丸如鸡头大。每用,针签于灯上,烧灰为末,乳汁下一丸。
\x枣肉平胃散\x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 红枣 生姜(各二斤) 苍术(泔浸一宿 炒,五斤)
上锉,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干,焙燥为末。
每服二钱,盐汤空心点服。
\x参苓白术散\x 见脾胃类。
\x保和丸\x 见积聚类。
<目录>卷三<篇名>吞酸三十三(附嗳气)
属性: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用 食菜蔬自养。宜用炒吴茱萸,
顺其性而 苍术、茯苓为辅佐。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黄连,汤浸炊饼,丸如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 菜自养,即安。
戴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 ,湿热则易为酸也。
\x入方\x 茱萸(一两,去枝梗,煮少时,浸半日,晒干) 陈皮(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 黄连(二两 陈壁土炒,去土秤) 黄芩(一两,如上土炒)
或加桔梗一两,茯苓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时时津液,食后服。
〔附录〕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素问》以为热,东垣又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 。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 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 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