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64-伤寒括要-第17页

号。故古人以诸喘为恶。至于阴喘。则无根 虚火。泄越于上。根本将脱。更为危恶。华佗曰。盛则为喘。指邪气盛。非肺气盛也。所谓泻白 者。非泻肺也。泻邪气以救肺也。故曰。气即是火。其义了然。
<目录>卷上<篇名>短气属性:(气急而短促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无痛苦或为实或为虚或在表或在里 或属阴或属阳或饮多而水停心下各宜详审)
短气。骨节痛。汗出。小便不利。恶风身肿。为风湿。(甘草附子汤)短气腹满。胁痛。
脉弦浮大。外不解。无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小柴胡汤)表未解。短气。手足 然汗出。
或潮热。(大承气汤)若表解。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十枣汤)下后。心中懊 硬痛。(大 陷胸汤)按汗吐下后。脉微。气不能续。则与异功散。阴症脉沉。逆冷。难以布息。则与四逆 汤加人参。饮多水停。则与茯苓甘草汤。皆补仲景之未备也。
<目录>卷上<篇名>郁冒属性:(即昏迷也郁结而气不舒昏冒而神不清也经云虚寒则为郁冒然有宜下者)
太阳下后复汗。表里俱虚。致冒。汗出则表和自愈。里未和。然后复下。(小承气汤)阳 明小便下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喘冒不卧。有燥屎也。(大承气汤)少阴但欲寐。利止而眩冒者 死。厥阴不利清谷。脉沉迟面赤。身微热。必郁冒汗出而解。
按海藏谓心火熏肺。所以神昏。若下之则误矣。宜栀子芩连汤。脉浮在丙。宜导赤散。
脉沉在丁。宜泻心汤。刘河间云。热者脉必数。然热甚而反致沉细。谓为寒者误也。宜解毒加 大承气下之。或失下而脉微昏冒者。若急下之。则残阴暴绝。不下亦死。以解毒汤。养阴退阳 。则脉和而生。仲景曰。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又曰。少阴下利止。眩冒者死。盖虚极而脱也 。或虚或实。细心明辨之。
<目录>卷上<篇名>不能言属性:太阳发汗已。身犹灼热。名风温。脉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葳 蕤汤 汤)痉症。口噤不能言。(刚痉用葛根汤柔痉用桂枝汤加栝蒌)热病。喑哑不言。三四日不得 汗出者死。火邪刑金。声哑。(芩连甘桔知母黄连麦冬五味)风热壅盛。咳嗽声嗄。(荆防甘 桔薄荷花粉知母)
<目录>卷上<篇名>怫郁属性:(乃面赤也阳气怫郁在表故面色发赤虽由于热然六经俱无可下之症亦有阴寒症水 极似火者须以他症别之)
太阳病。如疟状。脉微。恶寒。面反热色。身痒。(桂枝麻黄各半汤小汗之)太阳发汗不 彻。转属阳明。续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症不罢。不可下。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阳气怫 郁在表。当汗之。(麻黄汤)阳明面赤不可攻。(葛根汤)少阴小利清谷。厥逆脉微。反不恶寒。
(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面赤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者。阳毒也。(阳毒升麻汤)
<目录>卷上<篇名>吐蛔属性:气上冲心疼。饥不欲食。吐蛔者厥阴病。(桂枝白术茯苓汤理中安蛔散)静而时烦。此为 藏寒。蛔上入膈。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蛔闻食臭出。当吐蛔。(乌梅丸)病患有寒。复发 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汤次服乌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属阳症者。如脉来洪大数实。或渴。或秘。或 。或 黄。皆以冷剂取效。切不可执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盖蛔虫得甘则动。得苦则 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也。
<目录>卷上<篇名>循衣摸床属性:(手弄衣被及摸床者必兼撮空此肝家之热肝将绝故见危恶之症)
太阳中风。以火发汗。邪风被火。两阳相熏其身发黄。阳盛则衄。阴盛则小便难。但头 汗出。口干咽烂。或不大便。谵语。甚者哕。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吐下后不解。不大便 。日晡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剧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 。涩者死。(大承气汤)
按循衣摸床。必兼见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热甚。故动惕也。脉弦则肝木未败。故 生脉涩则金旺。而木欲绝。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内无燥屎。而脉重按无 力者。往往以大补气血而愈。此法外之变通也。
<目录>卷上<篇名>目直视属性:(视物而不转睛也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目邪气壅盛冒其正气则神识不慧藏精 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则直视此邪气已极正气已坏吉少凶多者也故曰狂言直视为肾绝直视 摇头为心绝直视谵语喘满者死直视下利者死)
衄家不可汗。汗则额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肝受血而能视亡血则肝虚又发汗亡阳 则阴阳俱虚此症虽逆尚可以补剂救十中之一二也)
风温被下。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仲景无治法)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症。大便 难。微热为实。(大承气汤)
<目录>卷上<篇名>厥属性:(厥者四肢冷也逆者手足冷也邪在三阳则热传至太阴则温至少阴则逆至厥阴则厥故 成氏以为厥甚于逆而王履非之似亦不必 厥有阴阳之殊最当详慎)
太阳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