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内外诸邪所伤,有汗、无汗、
心腹痛满、谵妄烦躁、蓄热内盛、但是脉沉者,宜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汤(二十一)下之。解 毒、调胃承气汤,能泻大热。
<目录>卷上<篇名>表里证属性:表里俱见之证∶或半在表,或半在里之证者,谓前表里二证,病在相参。有欲汗之而有里病,欲 下之而表病未解;汗之不可,吐之又不可,法当和解。伤风,白虎汤(二十二);伤寒、中风或两感,
小柴胡汤(九)。一法不问风寒暑湿,用凉膈散(二十三)、天水散(五十二)二药合一服,用煎解之。
或表热多,里热少,天水一,凉膈半;或里热多,表热少,凉膈一,天水半;表热极,里有微 热,身疼头痛,或眩或呕,不可汗吐下者,天水、凉膈散合和解之。解之又不能退其热者,用黄连解毒 汤;表里之热俱微者,五苓散(二十四);表里之热俱盛者,大柴胡汤(八)微下之,更甚者大柴 胡合大承气汤(十)下之,双除表里之热。服双解散(五十四)之后若不解,病已传变,后三日在里,法 当下之。殊不知下之太早,则表热乘虚而入里,遂成结胸、虚痞、懊 、发黄之证,轻者必危,危者 必死,但宜平和之药,宣散其表,和解其里,病势或有汗而愈,或无汗气和而愈。用小柴胡(九)、凉 膈(二十三)、天水(五十二),合和主之。病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凉膈散合和而解之,或小柴胡合 解毒汤(二十一)。如服,热势未退者,大柴胡(八)合三一承气汤(十三)。表里俱微,半表半里,
若里微者宜大柴 胡(八)合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合服。诸小柴胡汤证后病不解,表里热势更甚,而心下急郁微烦;
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不利;或阳明病多汗;或少阴病下利清水,心下痛而口干;或 太阴病腹满而痛;或无表里证但发热,七、八日,虽脉浮而数,而脉在肌肉实数而滑者,并宜大柴胡汤 (八)。病至七、八日,里热已甚,表渐微,脉虽浮数,用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下之。下证未全,
不可下者,用白虎汤(二十二)或人参石膏汤(三十五)。脉洪、躁,里有微热,不可 汗者,用黄连解毒汤(二十一)。
<目录>卷上<篇名>汗后不解属性:凡是表证法当汗之,根据法汗之,其病又不解。汗后不解,其证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二十 三)调之,以退其热,无使热甚危极也。除此之外,远胜小柴胡汤。两感至此而已,汗后余热用益元散 (五十二)、或小柴胡汤(九)、崔宣武人参石膏汤(三十六)。伤寒大发汗,汗出不解,反无汗,脉 尚浮者,苍术白虎汤(二十三)解之。伤寒用桂枝汤发汗后半日许,复热烦,脉浮者,再宜桂枝汤(二);
汗后不解,下证未全者,白虎汤(二十三);汗后烦躁不得眠,微热而渴,五苓散 (二十四);汗后不解,里外有热,口干烦渴,柴胡饮子(四十七);解表之后尚未 愈者,解毒(二十一)、凉膈(二十三)、天水散(五十二),能调顺阴阳,洗涤脏腑。
<目录>卷上<篇名>下后不解属性:凡是里证法当下之,根据法下之,其病又不解。或大下后,或再三下后,热势尚甚而不退,本气虚 损而不能实,拟更下之,恐下脱而立死,不下之则热极而死,寒凉诸药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或湿热 内余,下利不止,热不退者;或因大下后,湿热利不止而热不退,脉弱气虚不可更下者;或诸湿热 内余,小便赤涩,大便溏泄,频并少腹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黄连解毒汤(二十一)以解之。
伤寒下之太过,胃中无热,饮水无力,白术散(四十二)。又有大下之后,其热不退,再三下之热愈甚,
若下之不止,其人脉微气虚,气弱不加,以法无可生之理。至此下之亦死、不下亦死,但用凉膈(二 十一)合解毒汤(二十三)调之,阳热退除,阴脉渐生,为之妙法。下之前后无问日数,余热不解,小 柴胡汤(九)。汗下后胃虚,大橘皮汤(三十九)。汗下后胸膈满闷,赤茯苓汤(四十)。
<目录>卷上<篇名>在上涌之属性:诸病在膈者,当用瓜蒂散(二十六)吐之。或表证罢,邪热入里,结于胸中,烦满而饥不能食,
四肢微厥而脉乍急者,宜瓜蒂散吐之。伤寒头疼久不愈,令人丧明,以胸膈有宿痰故也,当先涌之,次以 白虎汤(二十二)加减。
<目录>卷上<篇名>在下泄之属性:诸病蓄热下焦,则承气、抵当之类,泄之而可也。
<目录>卷上<篇名>合病属性: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燥面垢,谵语遗尿,如误发汗则谵语益 甚,下之则便厥,额上汗出,后必发黄,白虎汤(二十二)。
<目录>卷上<篇名>两感属性:两感谓一日太阳、少阴两症俱见,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前六经之证是也。小 柴胡汤(九)、凉膈散(二十三)、五苓散(二十四)、天水散(五十二)、通圣散(五十三)、双 解散(五十四)、大柴胡汤(八),可选用之。热势甚,欲可下者,三一承气汤(十三),或解毒(二十 一)合承气汤。
<目录>卷上<